首页

文件通知

领导讲话

普查要闻

工作简报

市县动态

分析研究

资料下载

普查公报

普查人物

普查知识

方案标准

 首页 > 湖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娄底基本单位的构成变化及问题研究

 

[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0-09-16 10:20:00]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可见,中央近来来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娄底与内地其他很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细胞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变化直接反映着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本文拟利用有关资料,对娄底市目前基本单位的总体状况、结构以及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折射出娄底经济的发展变化。

  一、基本单位的构成变化

  (一)基本单位总量持续增长,经济活动能力显著增强

  据2009年基本单位名录年报显示:娄底市共有法人单位12029家,产业活动单位17390家(含单位产业法人单位)。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5801家,事业法人1394家,机关法人598家,社会团体法人288家,其他法人3948家。其他法人中:居民委员会230家,村民委员会3276家,民办非企业232家。与2006年基本单位名录年报相比,三年来娄底基本单位总量持续增长,企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三年新增法人单位2488家,增长26.1%,年均增长8%。全年营业收入新增498亿元,增长67.1%,年均增长18.7 %。

  从总量上分析,娄底市基本单位三年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企业法人单位的突飞猛增,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年来,企业法人单位增加2192家,增长60.1%,每年递增17%。二是机关事业、村居委会单位增长缓慢,企业和社会负担日趋减轻。机关事业单位三年共增加173家,村居委会经过区划调整、改革,减少21个。三是生产经营业产业活动单位比重增加,生产经营业产业活动单位占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一个总量与结构调整相互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良好格局已逐步形成。

  2009年底,娄底市基本单位总量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单位数分别为219家、3341家、13830家。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由2006年末1.7:19.1:79.2调整为1.3:19.2:79.5,产业结构逐渐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比较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增长较快的行业集中在第三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均成倍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更是增幅超过3倍以上。金融业增长91.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速也达64.2%,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速也超过40%。

  (三)制造业仍是娄底市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

  在全市企业法人单位中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2103家,所占比重为36.3%;批发和零售业1137家,所占比重为19.6%;采矿业655家,所占比重为11.3%。

  2006年末,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在企业法人单位总量中所占比重是42.6%,到2009年末,其比重下降了6.3个百分点,但仍是娄底市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共吸纳从业人员11.7万人,2009年创造营业收入761亿元。

  (四)国有、集体单位比重下降,私营经济发展快,对外开放水平有所提高。

  2009年底,国有、集体单位在全市基本单位总量中所占比重为42.5%,比2006年底下降了8个百分点,但在国民经济中仍居支配地位。

  私营经济渐具规模。2009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4631家,比2006年增加2452家,增长1.13倍,三年年均递增28.7 %。行业分布广泛,目前,娄底市私营经济涉足国民经济中除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外的所有行业。

  三年来,娄底市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高。港澳台商投资与外商投资企业有所增加,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但增长缓慢。

  (五)企业单位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基本单位数量的多少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但企业个体的发展才能体现该地区的市场竞争能力。三年来,娄底基本单位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内在质量也不断提高。规模、资质及限额以上企业发展喜人,三上企业由2006年末的638家增加到1038家,净增400家,增幅达62.7%,年均递增17.6%。

  综上所述,娄底市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单位的数量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主要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企业单位更是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从基本单位发展的内涵分析,仍存在许多不足,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亦有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地方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长期以来,娄底市第三产业规模小、基础薄弱,虽然近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一连串喜人的数据背后,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数量的增长并不能说明质量的全面提升,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

  1、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总体产出效益低下。

  娄底市第三产业虽然基本单位数量较多,在全市单位总量中所占比重为79.5%,但从业人数所占比重却只有44.1%,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只有32.9%,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总体产出效益均远不及第二产业。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三产业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业。而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把服务业划分为以下四类:即为市场消费者直接提供服务的消费者私人服务业;为生产者的生产直接提供中介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的分销服务业以及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服务业。其中,由于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企业生产进行的保障性服务,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诸环节,对促进社会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理应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但目前娄底第三产业的发展却集中于社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落后状态。至2009年末,娄底市生产性服务业为1048个,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仅有7.6%。

  (二)品牌企业少,低效率企业比重过高。

  2009年底,从业人数50人以下的企业法人4689家,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80.8%。全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法人4458家,占全市企业法人单位的76.8%。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过高,而中小企业往往与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划等号,容易遭遇发展瓶颈——产品牌子不响,价值无法提高,利润回报低,企业也很难做大做强。中小企业创品牌,成本大,风险大,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都还没有必须创名牌的迫切感。再者,想法与行动无法统一,理想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想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中小企业感到力不从心。这种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容易被踢出市场,惨遭淘汰,成为经济发展的隐患。

  (三)对外开放水平仍然很低。

  2009年底,娄底共有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法人单位26家,外商投资的企业法人单位19家。外来资本企业在全市企业法人单位中所占比重不到0.8%。

  三 、优化、发展基本单位的对策和建议

  娄底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后发赶超这个目标,就必须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形成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内部结构。

  三年来,娄底第三产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需继续优化内部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一是鼓励发展商务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培育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产业三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三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批发零售、餐饮旅馆两个生活服务业。四是壮大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金融等四个服务业的发展;要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环境和产业素质,加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现代服务业。

  (二)加大大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要逐步培育出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形成一定的专业规模和区域优势,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和品牌战略,要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优势企业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一批核心企业、骨干企业,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积极推动市内企业与有实力、重信誉的市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或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集中度,发挥规模效应,努力实现低成本扩张,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扶持、引导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规模扩大。要将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前途看好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和培养,使其成长为中、大型企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成长促进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促进以生产型和生产服务型单位为主的单位总量增长。只要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扩大,单位总量必然随之增加,单位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增强企业自身发展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外资企业在娄底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多渠道、深层次引进外来资本应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进入,尤其是要加快与国际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和合作,吸引他们落户娄底。在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要不断提高外资的利用水平,把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责编:张艳]

 
 
 
   

 · 娄底市开展推进新型工业化部门调度工作

 · 娄底市部署下半年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

 · 娄底市一季度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 2009年娄底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解读与剖析

 ·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意愿与选择研究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