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形势企稳回升以及近年投资效益的逐步呈现,今年一季度,娄底市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全市662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78亿元,同比增长40.9%。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中小企业成长迅速。在“培育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娄底市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一季度,中小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657户,同比增加了70户,实现增加值30.7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1%,同比增长47.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4个百分点。
(二)主导行业拉动有力。随着国家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振兴产业规划的相继出台,娄底市也相应启动了产业调整规划,完成了十大产业集群专项规划编制,以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有色冶炼及深加工、煤炭深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作为工业经济的第一梯队,现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季度,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煤炭开采洗选业,共实现增加值31.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2%,支撑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另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除医药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工艺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回收利用业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外,其余28个行业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煤炭开采洗选业、非金属矿业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35.7%、135.5%、13.9%、45.2%、36.9%。
(三)园区企业发展迅猛。一季度,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07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成功获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引领全市园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娄底经济开发区,实现增加值2.72亿元,增长36.3%。
(四)信息产业逐步壮大。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增加值0.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同比提升0.07个百分点,其提升幅度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企业创新不断加强。一季度,娄底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46.7亿元,同比增加28.2亿元。其中,涟钢对冷轧生产线提质改造而增加的0#轧机,冷轧生产线主要定位于适应汽车产业生产,促进了冷轧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提升。闪星锑业一季度新产品产值达到去年全年的一半。此外,全市企业技术提取开发费0.31亿元,同比增幅翻番。
(六)出口形势喜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3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
(七)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一季度,全市纳入月度监测的10种主要产品产量,除原煤受涟源部分企业因技改而减产、停产的影响外,其余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其中,锑品、发电量、焦炭、钢材、氮肥、水泥分别增长166.0%、151.6%、37.5%、36.0%、30.7%、29.1%。
(八)经济效益逐步向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8%,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1—2月工业效益综合指数178.2%,比上年同期提高45.7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8亿元,是同期的1倍;利润总额2.2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二、当前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季度,娄底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综观经济形势,后期全市工业经济上行压力不小,值得关注。
(一)下阶段存在上行压力。一是同期基数因受去年金融危机影响明显偏低,下半年同期基数偏低的影响将逐步消退。二是企业生产成本偏高。1—2月,娄底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达111.43亿元,同比增长70.3%,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0.4个百分点,成本占收入的90.5%。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已达105.6%,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三是企业利润空间压缩。据城市调查队相关数据显示,铁矿石、原煤等原材料价格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尤以进口铁矿石最为突出,其3月份价格已达到每吨1100元,同比上涨了64.1%,而钢材出厂价格仅同比上涨不到500元。利润空间压缩,企业无利可图,势必削弱企业生产积极性,影响发展后劲。由于娄底市工业产业结构特点所致,如果钢材生产受到限制,加之同期基数逐步走高,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形势有可能急转直下。
(二)行业结构不合理。娄底市属于资源型和投资拉动型地区,资源消耗过快和企业内在潜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钢压延加工、火力发电等传统支柱产业产能过剩的同时,又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高耗能行业。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欠缺。以上因素,表明娄底市行业结构急需优化,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政府部门对大项目、大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而对中小企业的则有待加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得不到良好解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虽然国家实行较宽松的金融信贷政策,但中小企业信贷条件苛刻,手续繁杂,信贷成本高昂,致使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陈旧,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首先,大部分企业市场定位缺乏长远规划,暂时赢利多的行业大家一哄而上,市场拓展能力又未增强,争夺有限的本地区市场份额,造成区域内同行业无序低水平激烈竞争;其次,企业品牌经营意识不强,已创出名牌产品的企业过于专注于生产规模的扩张,不重视品牌效应的挖掘和扩展;品牌创新意识不强,新技术不能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始终是娄底市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全市上下务必毫不动摇地把工业主导作为加速发展的第一方略,要突出产业结构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体系,狠抓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有色冶炼及深加工、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培育,重点抓好特色装备与先进制造、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等战略产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使全市工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二)强化企业品牌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品牌是企业生存的基石,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一是要引导企业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崇尚创新、勇于突破、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倡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制和人才培养培养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和人才实力。三是要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完善企业发展战略,构建技术创新体系,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三)加大政府服务力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一是在今年的“工业企业服务年”活动中,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力度,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以“企业服务无小事”为原则,以“精心培育一批,做大做强一批,大力发展一批”为目标,深入了解情况,为企业解难事、办实事,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为每一户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开展创造条件。二是使投资商进得来、能获利、稳得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携手双赢、多赢。三是有关部门要帮助协调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选择一批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推荐给金融银信部门,建立良好银企合作关系。
(四)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改善统计服务质量。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狠抓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陈娉娜]
[责编: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