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调查登记是经济普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普查的成败。现场调查登记得来的各种数据是最原始的基础数据,今后一系列的整理、编码、汇总、分析等工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如果这个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现场调查得来的各种数据不够真实准确,那么整个经济普查工作的质量就根本无法保证。我们必须倾尽全力,把现场调查登记工作做好、做真、做准确。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这次普查的对象包括农业以外的所有行业,要调查其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消耗及科技开发投入状况等。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属于普查对象的国有经济实体,管理比较规范,有相应的财会制度和财会人员,现场调查登记相对容易,普查人员只要耐心细致,工作认真负责,便有把握调查清楚,登记准确。集体民营性质的经济实体,有的虽有帐目,但是不够健全,现场调查登记中就相对困难一些,最棘手的还是对私营个体工商户的现场调查登记。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放宽、搞活,近十年来,私营企业飞速发展,城乡个体户星罗棋布,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规模在很多地方已经和国有经济并驾齐驱,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有的地区,甚至超过了国有部分。这原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但是,要将它们准确地普查登记上来却十分困难。由于国家经济体制还处在转轨、调整时期,对私营个体经济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大多数私营个体工商户,根本没有财会帐目,日常经济运行情况缺乏可供调查的依据。就连国家税收征缴也多采取包干上缴的方式,一年核定一个大致的基数,上下活动的空间很大。有的私营业主因为利益驱动,故意隐瞒,少报经营项目,瞒报从业人员以达到偷漏税收的目的,屡见不鲜。更有一些利欲熏心的老板,开设地下工场作坊,制假、售假,损害他人生命健康去赚黑心钱财的事,屡有发生。诸如此类的严峻现实都增加了现场调查登记的难度。一九九三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的时候,正是考虑到城乡个体户点多面广,会计制度不健全,难以现场调查清楚,才采取抽样的办法,以县(区)为单位,分城乡、分行业等距随机抽样,以5%的样本推断全体。这种抽样调查的结果,严格说来,只能是一种推断加分析。十年前,个体私营经济远远不如今天这样蓬勃兴旺,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很小,只扮演一个“补充”的角色,抽样调查分析一番也不伤大局。经过十年的变化,私营经济早已今非昔比。对于这支突起的异军,岂能依旧等闲视之。在这次全国性的经济普查工作中,它已升为普查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做好这部分经济实体的现场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艰难了。
笔者认为,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充分调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有可能。历次普查的成功经验也都反复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哪里的人民群众真正发动起来了,哪里普查工作就做得好,就能现场登记到真实准确的数据。应该看到广大私营个体业主也是劳动群众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讲,这次经济普查的目的和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通过认真到位的宣传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能够提高认识,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支持经济普查工作,主动将自己的生产经营情况如实申报出来的。即使有一部分心存顾虑、企图隐瞒真相的业主,在广大动员起来的群众面前,也是隐瞒不住的。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私营个体业主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里,他的生产、经营场地总是处在某一个社区的范围之内。他的经营活动总是要与周围的人群发生交往,尤其是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们,大家朝夕相处,有的甚至世代邻居、百年街坊,日常生活中相互照应,生产经营上互相协作,一人有事,大家帮忙。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少不了都得垅场。有的社区成员,大家本是同行,经营同样的生产。行商坐贾、结伴而出。杀猪的都是屠夫,开店的都当老板。不知不觉中,各人的秉性脾气对方都心中有数。甚至祖宗三代了如指掌。张三钱多钱少、李四生意如何,这些老街坊、老邻居闭起眼睛也能讲得一清二楚。这便是社区的优势所在。在这场全国性的经济普查工作中,要想准确地普查出城镇个体户的真实情况,必须依靠社区力量,充分发挥社区潜在的优势,才可能在纷繁复杂的普查对象面前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真正把现场调查登记搞准确。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城乡个体工商户这个新的普查对象,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措施。
一、在经济普查内容和项目的设计方案上,要便于社区现场调查操作。普查毕竟与专项调查不同,就经济实体而言:其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消耗及科技开发投入状况等,如果要求过细,即使成立一个“专案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如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关于流动人口的普查口径正是由于区分得过细,在实际普查登记中便产生出许多始料不及的矛盾。流动人口出现大量漏登的情况,第一次汇总大数出来之后,湖南全省竟然少了几百万人口。为此,当时主管人口普查工作的省有关领导心急如焚,召开紧急会议,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反复多次的复查和补漏。这个历史的教训,应该认真地吸取。
二、小区的划分,宜小不宜大,除了考虑到地理上的明显标志界限以外,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到部门、行业以及居住人群的历史渊源、风俗人情等内在的因素。部门或行业相同,大家毗邻而居、历史悠久、相互熟悉的社区不妨大一些。繁华的商贸地段,流动人口频繁,鱼龙混杂的场所就要尽量划小一些,这样才有利于突出重点,集中人力攻克难关。
三、应该从社区中选拔熟悉情况、热心公务的人员到普查队伍中来,保证每个小区至少有一名来自本小区的普查员。经过认真的培训之后,安排这些人员回到各自居住的社区中去直接进行现场调查和登记。以往历次普查工作,多是从行政事业单位抽调普查人员,侧重考虑普查经费的开支和知识文化素质。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社区中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已不乏其人。随着普查对象的变化,我们选择普查员的标准和观念也须改变。熟悉社区情况对于这次经济普查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仅就现场调查登记而言,一个熟悉情况的中学生,远比一个不熟悉情况的大学教授更有价值。这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辩证法。因此,在选调普查人员的时候,我们必须从普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立足于把普查工作真正做好这个原则,转变观念,从社区中挑选出优秀的普查员。
四、运用内行调查登记,相互交换、协作。人生在世,总要从事某一行业为生。先生讲书、屠夫讲猪,各行各业,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有的行业比较大众化、有的行业内窍则十分隐密自珍。从业人员多是父子相承,有的甚至到了传子不传女的程度。不同行业的人,便很难能了解其中的内幕,有隔行如隔山的感叹。反之,在内行人士眼中看来,一切纷繁复杂的东西却都变得十分简单而清晰,犹如伯乐相马、庖丁解牛一般。社区中原本就存在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伯乐和庖丁,对于一些难以调查准确的行业,我们就应该有针对性地把社区中的伯乐和庖丁选拔出来,安排这些十分内行的“专家”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现场调查和登记。有了这样的伯乐和庖丁,我们还可能调查登记不到准确的数据吗?当然,伯乐和庖丁们也只是在各自熟悉的行业中出类拔萃。放到一个陌生行业中他们照样双手摸天,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运用统筹协调,相互合作,甲区伯乐去帮助相乙区的马,乙区的庖丁又帮助去解甲区的牛。
五、落实必要的普查经费,给来自民间的伯乐和庖丁们适当的报酬。要想把这次经济普查工作真正做好,准确、真实地调查登记到实际情况,就必须调动大量的伯乐和庖丁来参与。来自社区中的民间伯乐们不食皇粮。要使他们乐于参加经济普查,各展所长,除了礼遇以外,耽误一天工时,还须补贴一天报酬。而凤凰县历次普查经费偏小,便很难从社区中选调出优秀的伯乐和庖丁来。这种情况必须解决,才有利于把普查做好。
六、严肃法纪,加强监督。经济普查是全国性的工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每个公民,每个经济实体都有如实申报的义务。在大力进行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严肃法纪,加强监督。广泛号召群众举报监督,在现场调查登记时发现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谎报、瞒报的,经过核实,就要从严、从重进行处罚。杀鸡敬猴的手段,说不得也要用一用,这样才能教育人们,端正态度,认真对待以后类似的大型普查工作。
本人虽然参加了几次大型的普查,但由于见识所限,仅就实际工作心得,略为几句,求正于大家。
[凤凰县统计局张明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