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关于搞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实施新的周期性普查制度后的首次普查。这次普查将原来逢五的工业普查、逢一、六的基本单位普查、逢三的第三产业普查合并,再新增加建筑业普查归并为经济普查。其涉及的领域之广,调查范围之全是以往历次普查所不可比拟的。普查内容占经济总量的80%,普查的结果对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宏观决策十分重要。因此要高质量地搞好经济普查,必须从普查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和缜密安排。为此,我们作为普查工作第一线的县级统计部门,根据历次普查的经验和教训,特为经济普查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宣传发动要纠正一个观点:经济普查是政府的大事,不只是部门的工作

    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具体抓,各部门积极配合支持,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这么庞大的工程,不仅涉及的部门多,而且涉及的内容复杂,只有政府来抓,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和工作力度,也才会有高质量的普查结果。从上到下的文件,本身就是政府的事,而往往在具体落实上就变成统计部门具体抓,全部工作是统计部门的事。从法律角度讲,统计部门应该具体负责大型普查。从利益角度讲,统计部门想借此改善环境。可结果却不尽如此。县级统计部门一般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对象,有的被合,有的被并,现在虽然均是独立单设,但历来是计委代管,是政府部门下的部门,地位之低,资金之乏,工作之苦。尤其是贫困县,真正靠普查改善环境的不多。因此我们在经济普查的宣传发动工作中要特别强调经济普查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争取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把经济普查摆在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上来。普查由统计部门负责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义不容辞。但普查办公室组成人员必须要有政府办的人员参加,领导小组须由一名副县长(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领导担任。改一改以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内的做法,以政府下文单独设立办公室。若办公室设在统计局内,办公室主任由统计局领导担任,就无形中变成一个部门的事了。在普查的各阶段中,普查办与政府督查室要开展联合督查督办,进行进度和质量通报。今年下半年,政府应将经济普查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按进度、按要求进行管理。只有把经济普查全方位地归为政府行为,才能有效地达到普查预期的目的。光靠统计部门是不行的,尽管是依法普查,或是依法统计,都显得势单力薄。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

二、实施方案要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实施方案的制定应采取三步走,即“三上三下”。第一步:先由省级制定草案,经市县讨论,国家进行集中,择优采纳,形成国家实施方案。第二步:国家方案逐级下放进行讨论,国家进行方案修正,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实施方案。第三步:国家方案试点,选择东中西地区各一个县试点,省级同样按此方法试点,最终形成国家正式方案。具体讲,国家实施方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指标解释要准确易懂,取数要方便。对普查指标的定性要准确,要与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相衔接。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一般都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很难把握好各项指标的含义,容易错填,或不填,给汇总审核增加很大工作量。尤其是私营企业,基础资料不健全,就更需要普查指标简单明了。

    2、指标设置宜精不宜多,“一张表”最好。这次普查的目的就是全面掌握普查对象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总的来讲,就是对第二、三产业进行一次较为准确、全面和科学的把握,为今后核算提供基础性资料。为此,我们认为,只要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核算要求就足够了,与此无关的数据可以不设。最好实行“一张表”,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都有其共性的指标。如单位主要标志、收入、资产、人员、报酬、税金、盈余等都可以进行填表。差异指标实行分类填写,标明谁填谁不填,建议最好用颜色加以区分,便以不错填、不漏填。为替代统计专业年报,最好不设置过多的指标。特别是不要照搬投资、商业年报表式,这两个专业的年报本来就是指标过多过滥,很多指标形同虚设。再如第三次工业普查,财务指标基本上是照搬财务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很多指标对国民经济核算是没有意义的。如:资本金及其分项的资本金、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长期投资等等。分项太细,指标太多,有的指标一般小型企业根本没有数据,也不符合普查的目的和要求。建议本次经济普查共实行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各一张表。

    3、产业活动单位划分宜粗不宜细,宜少不宜多。按基本单位普查的划分,产业活动单位的确定有三个条件:一是在一个场所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二是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三是能够掌握基本核算资料。按此条件,在第三产业各行业中存在的现象较多,不容易掌握。如县统计局下设计算站,在编办注了册,有少量经费,局内人员兼职,按条件计算站符合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条件,应该填表,但它虽然开展甚微的一些对外活动,实则是局内的一个机构或股室,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像这样的情况很多。教育部门的仪器站、招生办、辅导站、勤工俭学办;农业部门的种子站、土肥站;财政部门的函授站、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协会等多如牛毛。如果把这些都看作是产业活动单位,要其填表,没有实际意义不说,实在是叫作翻起虱子咬人,自讨苦吃。建议把真正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单独核算且从属于法人单位的单位才算作产业活动单位。这样既可减轻基层的工作强度,又便于操作。

    4、对个体户实行全面调查不能含糊。工商、税务的底册存在不少问题,该注销的未注销,无证经营较多。统计部门进行了无数次的分专业调查,但所得结果是真的变了假,是假的就更假。因此,经济普查要力求实事求是,彻底搞清楚个体工商户的底数,彻底进行全面调查,按“块”进行“地毯式”逐户上门登记。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拍得起胸的抽样框。

    5、各阶段质量控制必须抓紧。国家应当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并实行全程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各地也要相应结合实际制定出质量控制体系,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时间,分阶段地进行抽查和督促,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在质量控制上,首先要加强登记的控制,确保登记无误,把差错消灭在基层。鉴于经济普查调查范围广泛,在登记阶段县市级普查办所有办公室人员都要下到基层,分别驻到各乡镇和社区,指导监督登记工作。上一级普查办进行重点抽查。在集中审核阶段应以专业统计为主,辅之以其他同志直接进机录入审核,跟踪释疑,现场解决问题。在这阶段有必要实行交叉人工审核,做好记录,进一步减少再生性差错。

    6、问题解答越快越好,汇总录入程序要一步到位。在历次普查中都存在实施方案未涉及到的东西,需要上级给予明确答复,往往是答复时间太慢,影响工作进度不说,且全国全省口径不统一,造成混乱局面。因此国家、省级一定搞好试点工作,把普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充分考虑进来,尽量减少疑难问题。即使有疑问也应结合实际尽快答复。不要再出现乡问县,县问市,市问省,省问国家,一个问题跑到国务院才能解决的现象。充分完善录入程序,做到方便易懂易操作。考虑到乡镇一级硬件设施的不统一,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要求乡镇直接进机。在县实行边审边录较为适宜,既减少了录入费,又节省了时间,加强了数据的审核。

三、普查数据要与专业年报衔接

    要做到普查数据与专业年报数据进行衔接很难,但必须努力去做,真正发挥好大型普查的作用。近十年来所有的普查只有第一次第三产业普查和两次基本单位普查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其他大型普查就不敢恭维了。你搞你的普查,我搞我的年报,数据相差很大。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令人痛惜。有的地方或许将普查结果偏印成一本书,有的地方就是一堆纸。是书也好,是纸也好,反正再也没有看过它们。因此本次经济普查要把普查工作与专业年报工作进行捆绑,就是要负责专业年报的人员负责普查工作,并把普查数据代替年报。从外单位抽调人员协助专业同志做好所负责的普查工作。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问题要解决好。普查得出的数据可能大大小于或大于专业年数据,这次普查后必须进行修正。二是主要数据快报问题必须解决好。工业、建筑业、商业、劳资等专业用月报代替年快报,便于综合核算和统计公报,及时地为党委政府服务。普查录入审核后分批次上报数据,2005年6月份基本数据出来后作为年报,对外提供较为准确的统计信息。全部数据上报通过后,结合农业年报资料编印统计年鉴。三是硬件设备和专业人员操作培训必须解决好。县级普查办或统计局必须按要求配备计算机,强化训练上机操作人员。加强责任制管理和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日记录,交接班记录等等,必须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普查经费要做到三个“统筹”

    历次普查都是一样,普查经费是分级负担。有的财政状况好,普查经费充裕,有的财政状况差,普查经费就少得可怜。同样在一片蓝天下,同样是做国务院要求的普查工作,同样的工作量,却有不同的待遇。同样是下乡镇,有的是坐专车,而有的是走路。按照工作的难度和重点,普查的核心在县级,可县级普查的经费却少得可怜,乡镇更是微不足道。但市以上的经费有的却充足得很,却很少大方地往下支持一点。这种工作量与经费投入严重失调现象,实在是令人深感不公。不是个人不作为,是因为屋场有好差。既然是国家统一布置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政府的一件大事,就应该在经费上兼顾公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准备好了自己的粮草,强令大伙奋勇杀敌,必是败战无疑,谁信服?为搞好普查工作,建议实行经费统一上划,或者是规定统一的标准底线,在普查准备前期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国家逐个检查落实。或者是省级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分期下拨。这样搞普查才有劲。总之,在经费安排上最好做到三个“统筹”,即:一、统筹国家、省、市、县平衡。由国家统一实行中央财政预算,对省、市、县按人口、地域进行平衡;二、统筹贫、富地区平衡。在财政上划方面,对富裕地区可多上划,贫穷地区少上划或不上划,集中统一掌握和平衡;三、统筹城乡平衡。以某县为例,由于自己困难,照着上面喊“分级负责”,县里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经费,乡镇没有一点。十的来的基本单位普查,三产业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基本上没有得到上面多少补贴,只有第五次人口普查给每个乡镇拨了一千元。乡镇的干部精神可佳,他们都是在作贡献啊!经济普查,我们不能忘记乡镇。因为他们的积极性高与低,决定着普查的成与败。

五、后期开发不能松懈

    普查的后期开发工作相当重要,但关键要看普查的质量,更关键的要看广大普查人员的责任心。在后期的资料开发应用上,从国家到地方要抓到底。不能因为数据出来了,对资料开发应用就不引起重视了,发个文件了事。应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制,规定硬性的工作任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搞开发,发动部门、有关人士积极研究,充分挖掘普查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宏观决策服务。要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实行激励机制,重奖开发有功人员。要搞好总结表彰,建议表彰先进要与政府人事部门取得联系,把普查工作作为年终工作考核范围,由政府或人事部门盖章奖励。以前从上至下搞的普查领导小组盖章奖励,虽然是名副其实,但意义却不大,政府行为,就该政府表彰,积极争取就会成功。

六、普查经费的使用要厉行节约,实行内部审计

    进行一次大型的普查不易,筹集经费更难。因此在普查经费的使用方面,我们一定要奉行节约的原则,能省则省,能俭则俭。切不能铺张浪费,开支无预算,更不能容许个别人干出违法违纪的事来。普查经费按要求实行单独核算,单独编制财务报表,坚持宽进严出。实行下管一级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做到警钟长鸣。
 
 
[保靖县经济普查办张开升  供稿]
 

     
   
 

 ◎  永顺县经普办如何面对普查数据缩水 (04-05)

 ◎  《个体经营户登记表》私有房屋出租户中固定资产怎样概定 (01-28)

 ◎  行政事业单位的成立时间不容忽视 (01-26)

 ◎  发挥社区优势 做好现场调查 (07-13)

 ◎  关于搞好经济普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06-30)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