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型工业化 > 决策咨询

 

危机来时非公经济力挺湘潭工业发展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9-26 11:38 ]

 

    今年1-8月,在市委、市政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项政策措施扶持下,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挥市场应变能力强的特点,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据统计监测,1-8月全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122.61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缴税金7.12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规模工业中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86亿元,同比增长18.2%,占规模工业利税总计的53.3%;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2.11亿元,同比下降62%。

    一、1-8月非公有制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今年1-8月全市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122.63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7.7%。其中,规模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9.6亿元,同比增长25.4%,占比55.7%;规下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5.5%,占比91.2%。

    2、骨干企业崛起,拉动了产业链。目前,在全市50户大中型工业骨干企业中,非公有制的达35户,占70%。从地域看,主要是园区非公企业增势较快,拉动全市非公经济增长。从产业上看,全市煤炭、建材、农产品加工、化工、皮革、机械加工以及汽车及零部件等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产业链不断拉长,成为经济拉动点。其中迅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潭东信棉业有限公司、湘潭恒盾集团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小龙王食品有限公司、伟鸿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昭山冶金化工有限公司、湘潭龙畅集团湘潭洁净煤有限公司、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湘潭永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湘潭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湖南宏兴隆湘莲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粒粒珍湘莲有限公司、湖南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对全市工业化进程拉动作用强劲。

    3、高新技术引领,企业降耗增效。规模工业非公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1-8月规模工业非公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1.33亿元,同比增长36.4%;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51%。

    4、项目建设提速,拉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1-8月,全市非公工业经济中小企业新上、续建、扩建项目123项,其中:新建项目55项、技改项目31项、扩建项目17项、续建项目20项,完成总投资38.9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22.1亿元。

    5、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至今年8月份,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86户,比去年增加18户,其中国家级3户、省级19户,44个实力较强的非公企业与66个实力较弱的村结成了帮扶对子,上项目、引资金、创办小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9.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1亿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能源价格上涨对企业冲击较大。各类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幅度10%左右,但PPI(工业品出厂价)反下降10%左右,这些因素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2、资金紧缺缓解不大。企业最大难题是资金不足,使一些好项目搁浅,商业性银行贷款门槛不降,担保公司费用太高,影响了企业正常资金流动,资金周转有的企业长达半年。

    3、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中小企业环保不达标是共性问题,一些中小企业污染、排放超标,环保部门已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但整改资金不足或停产企业受损失等许多原因使企业进退两难,有的项目就是因为调剂不了环评指标而无法上马。

    三、几点建议

    1、突出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坚持自主开发、引进消化相结合,借助科技力量,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联合开发,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2、进一步加强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正处于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甚至引导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形成具有企业特点和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结构。

    3、加强横向联合,提高规模效应。一是个体户、私营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横向联合,组成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集团,形成联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与外商、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加速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张海斌]
[责编:谭兵农]

 

1-8月份湘潭市工业形势分析

湘潭市1-8月规模工业节能降耗情况分析

湘潭市:施行《湘潭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试行)》

湘潭市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发展日新月异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