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泸溪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克服因金融危机带来的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规模工业总量稳步增长,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2010年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3186万元,同比增长较快。主要工业产品有升有降:生产硫酸69399吨,同比增长69.4%;铁合金42272吨,增长26.5%;铝粉2080吨,增长107.2%;供电量12163万千瓦时,增长137.8%;水泥18470吨,下降26.2%;电解锌12683吨,下降17.7%。
(二)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泸溪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及企业改革、改制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鼓励、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季度民营经济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占泸溪县工业的93.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
(三)龙头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泸溪县龙头骨干企业一季度合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3%。
(四)项目建设为工业发展带来后劲。去年底以来,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和老工业企业改造,泸溪县工业坚持发展抓技改,着力抓投入,重点抓项目,通过资本驱动、资源驱动、市场驱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一季度,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项目11个,同比增加2个,完成工业投资10415万元,同比增长30.5%。特别是“金利化工有限公司硫酸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长青公司1万吨电解锌、3万吨的电解锰” 、“明天电力公司110kv变电站工程”等新建等重点项目的先后投产,为泸溪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支柱产业作用凸现。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泸溪县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狠抓结构调整,一些行业在发展中壮大,主导产业支柱作用业已形成。在泸溪县规模以上工业的14个行业大类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黑色金属冶炼业三大支柱行业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8%。对泸溪县工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明显。
(六)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1—2月,泸溪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5.0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5.01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同比提高了0.4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高1.3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9.01%。
二、目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主要经济指标看,全县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与矛盾: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部分企业总体效益水平下降;二是生产要素紧缺的制约作用日益显著,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限制日趋突显;三是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重点企业运行质态不佳;四是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各项措施的强力推进必将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制约泸溪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既有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但从深层次的原因看,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的结果,实质上反映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转变滞后、体制不完善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建议及对策
今年一季度泸溪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上行压力依然存在,政府有关部门应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好的发展环境,搞好协调工作。各企业应针对一季度中存在的问题精心组织生产经营,力争全面完成泸溪县工业二季度的各项目标任务。具体如下:
(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是企业提高效益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和提升产业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企业在谋划发展时,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要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人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二)适应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随着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如何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尤为重要。首先要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增加高档产品、新商品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其次是对那些知名度高、成长性好的产品和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和培养的力度,使之尽快上规模、上档次,形成品牌,发挥效益。
[供稿:泸溪县统计局李隽华]
[责编:范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