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20%并列入各级政府责任考核,娄底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省政府要求我市下降22%。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从近年来节能降耗结果分析,节能形势比较理想。但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娄底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能源消费总量直线上升,目前单位GDP能耗有上升趋势,节能降耗压力非常巨大。研究娄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现状及规律特征,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源生产、消耗现状及经济增长情况
(一)、能源生产状况。
娄底虽冠以湖南能源原材料基地,但优质能源(包括高热值煤炭及炼铁焦煤)基本依赖于省外进口,随着近几年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能源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全市从2005年开始,部分能源调入已大于调出,其中煤炭情况更加突出(表1):
娄底一次能源生产品种除煤炭以外,还有少量水电;二次能源主要是包括火电、焦炭、热能以及其他一些加工转换投入的副产品(包括煤气及焦化产品等)。电力生产火电装机容量到2009年末已达293.57万千瓦时,发电量达到了92.43亿千瓦时,为2005年的2.33倍。水电装机容量为4.77万千瓦,发电量约4.02亿千瓦时。焦炭生产268.12万吨,其中调往外地149.47万吨。热力生产137.73万百万千焦,全部自用。回收煤气74.16亿立方米,全部自用。其他能源如沼气、太阳能以及其他生物质能等虽在部分农村地区有所推广,但量极少。
(二)、能源消费现状。
2009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为1176.86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7.4%。其中消费煤炭1390.78万吨,电力91.9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110.33亿千瓦时)、石油制品27.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2%、14.8%、-3.5%。煤炭消耗增长的原因是加工转换投入明显增多,2009年加工转换投入1126.28万吨,同比增长40.5%。其中:火力发电有华银金电3台60万千瓦机组满负荷发电,华润电力2台30万千瓦机组自5月试发电以来,运转正常,导致原煤大幅度增长,2009年发电投入原煤388.1万吨,同比增长38.4%。还有原煤入选投入增长也比较快,2009年原煤入选投入原煤700.07万吨,同比增长42.3%。?电力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刺激电力消费快速增长,2009年居民生活用电1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8%。其次是工业生产增速提升也刺激工业用电快速增长,2009年工业用电69.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石油制品减少的原因是柴油供应严重不足,部分工业用油只好用电力和煤替代,造成石油制品有所减少。
从能源品种消费结构来看全市能源消费日趋合理。终端能源消耗量煤炭(及其附属品)、电力、石油的消费比例由2005年的68.1:28.7:3.2调整为2009年的59.9:35.9:4.2,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下降,而清洁能源电力和石油制品消费的比重明显上升。
(三)、经济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GDP年均增长12.7%,高于全国年均增速(9.8%)2.9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68.31亿元,增长12.8%,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了14454元,为2005年的1.8倍,在湖南位居第八;财政总收入45.5亿元,同样位居全省第八。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增速明显加快,连续6个月排名全省第一,到6月底增速达到17.8%,比上年增加10.6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92.04、290.01、187.75亿元,可见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尤其是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5年均保持在50%左右。
(四)、产业结构用能状况。
2009年娄底三大产业能耗分别为20.11万吨、800.21万吨、62.64万吨,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22、2.77、0.33吨标准煤/万元。第一产业能耗最低,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娄底市农业手工劳动仍占主导地位,机械化生产并未普及;其次是第三产业,单耗由2005年0.39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了2009年的0.3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5.4%,低于GDP单耗下降率2.4个百分点。由于第三产业用能单耗低,对促进GDP单耗的下降作用明显。近几年,娄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五)、节能降耗的重点与难点。
从表2和表5可看出,娄底能耗水平明显偏高,到2009年仍为全省平均水平(1.20吨标准煤/万元)的2.05倍,表明我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能耗企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偏高,除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大幅压产,其能源消耗大幅度下降导致能源消耗弹性系数较低外,其他年份均高于0.5,说明我市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依靠节能实现的量仅40%,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基本呈逐年下降,势头表明娄底能源利用效率正逐步提高,但由于能耗过高,节能工作面临的形势仍非常严峻。
1、难点之一——高耗能行业比重太高。2009年,我市工业能耗占全市72%,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洗选、石油加工及炼焦、钢压延加工、电力热力的生产、非金属矿物质制造以及化学原料制造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近几年持续保持高增长,刺激了能源过快增长,六大行业能源消耗之和达到274.2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57%,占全市能源消费的9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26吨标准煤,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倍,是同期全市万元GDP能耗水平的3.3倍。这些行业完成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同时也严重影响工业行业及全社会的耗能强度。
2、难点之二——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耗能持续增高。2009年娄底交通运输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为7.3%,但消耗能源占到全市的4.43%,明显高于其他服务行业,在三产业中算能耗最高的行业。同时,交通运输业主要用的是油品,主要工具汽车,产生的尾气将对空气产生污染,给减排也带来压力。
3、难点之三——城乡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耗增长过快。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家电汽车等大型耗能工具迅速普及,也刺激了能源消耗的过快增长。由于居民家庭生活不直接创造GDP,对能耗强度的减少不起作用。2009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能耗占到全市总能耗的9.0%,增长速度达到11.4%,是增长速度较高的领域,高于全社会能耗1.6个百分点。如何在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能源消耗,也成为节能工作的难点。
4、难点之四——煤炭消费比重偏高,减排压力增加。虽然全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在全市能源消费机构中,煤炭占的比重几近60%,为全省之冠,与全省先进市州差距巨大。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给减排带了很大的压力。
上述结果可以粗略看出(见图1),GDP增长与耗能趋势一致关联明显,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还存在着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随着GDP增加值的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在增加。但要弄清各产业能源消费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二者深层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娄底市能源消费量与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全社会能源消费与GDP?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从图1可看出全社会能源消费与GDP?(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总量所观察的散点图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说明二者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利用Eviews5.0软件计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06。(见图2)
图2:运用Eviews5.0软件对2005-2009年GDP与能源消耗量回归运算图
以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为自变量(X),能源消费总量为因变量(Y),根据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单线性回归分析,从上图可以看出:
R2=0.9906。表明能源消费变化中的98.75%可以用GDP?的变化进行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GDP的不断增大。能源消费也在不断增加。P值=0.000386?小于0.05。回归方程显著。
回归方程为:Y=1.502566X+451.6425。
这表明娄底按2005年价格计算的GDP每增加1亿元,全社会的能源消费总量平均约增加1.5026万吨标准煤。
(二)、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的改进
1、模型的建立。为了更好的弄清能源消耗与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将Cobb-Dauglas生产函数进行改进,将能源(E)作为一项单独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考虑时间因素后,构建以下三要素生产函数模型:
其中,Yt、Kt、Lt、Et分别表示考虑时间因素的生产总值以及总资产、劳动力和能源的投入,K、L、E则分别表示总资产、劳动力以及能源对产出的弹性。同样,若a+b+ g=1,则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若a+b+g>1,则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若a+b+g<1,则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A代表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
对上式方程的两边取对数,并添加误差项,得到如下方程:
( 1)
2、检验结果。由于能源历史数据不全,我们取以规模工业为例,研究规模工业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消耗量之间的关系。仍然以Y代表规模工业增加值、K代表规模工业资产、L代表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E为规模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当量值)。先将数据进行无量刚化,然后分别Y、K、L和E四个变量的原始时间序列取对数后可得下表:
表6 :Y、K、L和E四个变量的对数时间序列
数据来源:根据《娄底统计年鉴2001-2010》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图3:2001年2009年娄底规模工业增加值、资产总计、从业人员数与能源消耗总量取对数之后折线图
从图3可以看出,LnY、LnK、InL、LnE序列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走势较为类似,除资产对数曲线略有起伏外,均显示出较为平缓的增长趋势。用Eview6.0将规模工业增加值与资产、从业人员数以及能源消耗量进行的模型(1)回归分析。得出:
图4:运用Eviews5.0软件对2001-2009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与资产、从业人员数及能源消耗量回归运算图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规模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耗总量很强的正相关性,与从业人员数和资产有低度正相关性。可见降低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作用更加明显。
以上得出以下回归结果:
LnY = -9.3873 + 0.4473LnK + 0.3979LnL+ 1.5863LnE + e
t = (-1.4713 (2.9097) (0.6042) (1.2138)
R2=0.9698 s.e=0.1715
上述结果中s.e=0.17,P值为0.00032,表明规模工业增加值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仅为0.17,表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表现为函数关系;此外,R2=0.9698,拟合优度较高,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为97%,回归直线拟合观测点较为理想,说明模型拟合比较合理。
3、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在影响规模工业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中,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总资产和劳动力。其中能源消费增长1%,可以带动工业增加值约1.59%的增长;从业人员增长1%,可以带动工业增加值约0.4%的增长;总资产增长1%,可以带动工业增加值约0.45%的增长。
三、结论及建议
由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娄底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就短期影响来看,能源消耗严重制约着生产总值的提高,但这种制约效应会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减弱,而从长期的协整关系看,能源消费增长1%,可以带动工业增加值约1.59%的增长,说明生产总值对能源消费来说是富有较高弹性。因此为了娄底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很有必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能耗的依赖程度。
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未来几年娄底市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但下降速度将有所放缓,第二、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将对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加快能耗水平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降低GDP单位能耗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娄底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对促进娄底节能降耗意义巨大。而在工业内部也要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一方面不仅要重视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的发展,而且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加快发展轻工业、机械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低能耗行业,不断优化和丰富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逐步摆脱GDP、税收和就业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大高耗能设备淘汰力度,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还应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用清洁能源,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二)、正确处理好节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节能与经济增长“双赢”。
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从历史数据看,GDP增长较低的年份,并不利于节能降耗,而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更加有利于实现节能降耗,因此,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同时也要做好能源储备工作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要不断优化用能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当前最要紧的是要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特别是针对我市煤炭洗选和电力生产转换效率较低的状况,要严格控制节能标准,实现原料节能。
(三)、正确处理好招商与节能降耗工作之间的关系,有计划的实行“招商选资”。
近几年来,娄底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重了节能减排工作压力。因此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要量“材”而行,有侧重的选“资”。一是要设置能源消耗入门门坎,对能源消耗过高企业不予引进;二是对重化工企业只引进那些产业链条要长,附加值高的企业;三是重点引进能耗水平低的轻工生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四)、强化政府在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管理机制和体系。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政府导向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是完善好准入政策。要对现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该关停的要坚决关停,该整顿的一定要整顿,该限制的一定要限制;二是制定好激励政策。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融资、担保、税费、用地、审批等方面引导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鼓励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使用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和节能机械,鼓励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消费品;三是要制定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四是要制定好部门责任制度。各县市区要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好分工协作制度,市发改委要负责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监督;市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能源消费指标的统计体系,建立节能降耗公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节能降耗情况;市经委、环保局等部门要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和贯彻落实意见。五是要制定好重点监管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对能源使用企业统计监测监察工作。六是要制定好节能宣传制度。相关责任部门要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增强企业和群众节能的自觉性,倡导推行健康节能的生活方式,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
[供稿:娄底市统计局]
[责编:杨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