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养护绿水青山
来源:    |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    发布时间:2013-10-30 10:52

  经多年来广泛推广清洁能源后,湘潭市农村不仅山林植被茂盛,而且生态进入良性循环,人居坏境越来越宜人。2013年湘潭积极开展绿色湘潭建设,清洁能源在全市农村更受欢迎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截至1025,今年全市已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170台(含部分太阳能路灯),占全年任务的104.3%;新安装高效生物质炉灶2000台,占全年任务的100%;新建户用沼气池2755口,占全年任务的98.4%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生物质炉灶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新建户用沼气池接近完成全年任务,凸显了湘潭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作的管理成效。

     一、加强管理,夯实责任

    自湘潭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工作以来,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完善的工作责任机制,成立了领导机构。年初,市级及时将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县(市)区、乡镇、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形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实行目标考核,坚持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明确奖励标准。加强项目调度,定期召开绿色湘潭农村能源建设情况汇报会议和不定期工作会议,经常深入乡镇、村和项目单位督查。

  二、落实政策,争取资金

     湘潭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落地,争取国债项目投入。从年初开始,市农村能源局积极组织好各县(市)区做好全年项目申报规划,向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申报能源建设项目,今年争取到户用沼气池、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的中央投入资金448万元。在积极争取农业切块投入的基础上,今年新增40万元资金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引导经费。全年还发动群众自筹资金2700多万元,吸引了社会资金投入。梅林桥镇郭家桥集中供气工程是我省沼气沼气建设史上第一个以秸秆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的集中供气工程,由郭家桥村广发生猪专业合作社投资经营。项目总投资450万吨,建成后可年处理水稻秸秆600吨,处理猪粪水2500吨,年产气15.33万立方米,供气400户,每年可节电8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70吨。目前已有100余户村民用上了这一高效、环保的能源,还有300多户正在铺设入户管网。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督
    在推进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湘潭注重工程质量管理,坚决落实“四个坚持”:坚持职业准入,无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或未经培训的的人员一律不得施工;坚持质量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和省里颁发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落实“一池三改”建设内容,搞好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坚持质量“三包”,技术员与用户签定建池合同,承诺一年内实行包建池、包维修、包管理的“三包”;坚持质量验收,沼气池建设竣工后,由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照标准进行验收。注重健全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加强技术队伍规范化建设,举办全市农村沼气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电子信息管理,对全市
246个后续服务网点进行完善;加强后续服务管理,继续完善沼气后续服务物业化管理模式,鼓励服务网点创新服务手段。湘潭县中塘村、雨湖区泉塘子、湘乡市泉塘镇等能源服务站已实现由单一的沼气池建设维修,向原料配给、“三沼”调配、设备升级等多功能化的转变。注重加强督促检查。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经常深入项目村和农户家中进行调查,切实保证国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做到不漏一池。不仅确保建池数量、质量和“三改”配套率,而且还核对名册,做到任务完成率、建池合格率、使用率和资金到位率达到100%的要求。

  四、广泛宣传,典型示范

     湘潭坚持以典型引导农民,以示范带动农民,以效益吸引农民,提高农民参与清洁能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关主管部门下乡入村,今年走访了57个乡镇、633个村,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农村清洁能源实事工作。同时,运用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了一批如质如量完成建设任务和后续服务好的示范典型。湘乡东台、山坳等村采用财政投入一点、技术员自筹一点的方式所建立的能源服务部,既负责建池,又能提供沼气器材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附近建池农户得到及时快捷的服务,农户省时省力又省了钱,既提高了沼气池的利用率,又调动了群众建池的积极性。

[供稿:湘潭市统计局 王红雨]

[责编:殷进]

打印本页 】【 收藏本页 】【 返回页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