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统计 > 经济分析

 

建国六十年长沙市交通邮电飞速发展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8-10 15:39 ]

 

    建国初期,长沙市交通运输邮电业基础相当薄弱,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全市运输邮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运输能力大大增强,运输格局更趋合理,邮电通讯网络技术含量得到大幅提高,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建设成就显著
        
    1、公路建设日新月异。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当时接收能行驶的汽车只有40辆,交通设施简陋,全市仅有一个汽车站,公路里程为252.43公里。交通线路少、运输能力低、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尤其是县(市)边远山区,交通闭塞,运输落后,水运基本是天然航道。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东西南北贯通,空中银桥连接四面八方,水路运输通江达海。1994年,随着长沙,也是湖南第一条高速公路-长永公路建成通车,从此,全市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在随后的十几年里,长潭、长益、临长、上瑞高速长沙段以及绕城、机场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先后通车,到2008年,长沙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261公里,从长沙到其它市州中心城市均可实现4个小时内到达。伴随着全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其他公路建设更是大干快上,公路通车里程到2008年底达11921公里,为1949年的47.2倍;高级、次高级路面公路9131公里,占公路通车里程的76.6%,公路桥梁1149座,总长度47130米,与此同时,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截止2008年底,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6230公里,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
       
    2、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长沙自古以来依赖湘江为生,航运历史特别悠久,1949年,长沙只有零散小码头,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港口,更没有现代化港口。老港区地处中心城区,陆域狭窄,场地分散,没有港区铁路,港口机械设施陈旧,外贸运输和港口生产受到严重制约。2003年长沙港口主枢纽霞凝港的试水行船彻底告别了长沙无港口的历史。长沙港现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24个,全部为300吨级以上泊位,其中9个千吨级泊位。码头泊位总长度为7875米,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随着港口建设的发展,部分泊位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如长沙生产用码头泊位分为专业化泊位14个,其中集装箱泊位4个,成品油泊位7个、粮食泊位3个;通用件杂货泊位5个;客运泊位5个;通用散货泊位100个。年综合通过能力3000万吨。形成七大功能港区,如主城港区以旅游客运为主、霞凝港区以集装箱、件杂货、液货危险品为主、丁字湾港区以液货危险品、通用散货为主、铜官港区、暮云港区、坪塘港区、支流港区以砂石类通用散货为主。
        
    目前,长沙港的陆域面积为208.6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为92.07万平方米,港口生产已使用岸线15164米。各种生产用装卸机械325台;输送机械100台,专用机械15台,库场机械192台;生产用仓库面积41470平方米,仓库容积161111立方米,其中油库容积74311立方米,圆筒仓容积12800立方米;堆场面积899150平方米,容积2481110立方米,其中煤场面积8600平方米,容积55040立方米;集装箱堆场面积51710平方米,堆存能力为14000TEU,矿建材料面积为836840平方米,堆场容量2416670吨。长沙霞凝港已基本具备运输管理、中转换装、装卸存储、多式联运、国际货运、信息服务和通关商检7大功能,它将成为辐射湖南乃至我国中西部的重要内河枢纽港口。
       
    3、航空建设实现新突破。长沙的民航事业是伴随着共和国诞生而起步的,1989年前一直是借用军用机场进行航空运输。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没有民用机场的局面已不适应形势需要。1989年投资兴建了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结束了湖南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随后,长沙黄花机场几经扩建,跑道全长已达2600米,可保证目前世界上B-767型(含)以下各类大中型飞机起降,飞行保障能力在全国机场中位居前列。自通航以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以平均40%和30%的速度递增。2008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共保障各类飞机起降8万多架次,共完成旅客吞吐量712.61万人次,比1989年增长103.8倍。机场出入境人数已突破50万人次大关,位列中部六市之首。在此发出的76条航线犹如一张巨网,撒向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和东亚、东南亚地区50多个国内、国外城市,伴您遨游世界!
         
    二、各种运输工具增加,私家汽车飞速增长
       
    1949年,长沙市只接受了40辆汽车,运输工具数量很少,品种单一,即便是到了1978年,我市民用汽车也只有8896辆,其中客车2322辆,货车6144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建设的复苏、发展、飞跃,运输车辆有了较快增长,全市各类快客、快递、集装箱、冷藏保鲜等道路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增长明显加快,民用运输车辆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私家车发展迅猛,已进入千家万户。
       
    1、民用汽车增长迅猛,私家汽车飞速发展。至2008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375305辆,比1978年增加366409辆,增长41.2倍。分类型看,载客汽车308420辆,载货汽车为50298辆,分别比1978年增长34.7倍和8.2倍。在汽车总计中,私家车由1978年的零基数增加到290783辆,其中:私人轿车175674辆,呈现井喷发展态势。
       
    2、铁路运输提质增量,旅客运送夕发朝至。铁路客运车辆基本上都由原来的普通绿皮车为主改成以空调车、双层车和卧铺车为主,与此同时,铁路六次大提速夕发朝至列车全面普及,城际间的直达快速客车不断增加,到2008年已多达10对以上,使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0个小时减少至7个小时左右。
       
    3、水路运输载体更新,运输航路通江达海。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全市水运船舶也开始大规模的更新换代,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后,通过技术改造,全部实现了运输船舶的机械化,彻底淘汰了运载能力低、机动性安全性差的木帆船和驳船,全社会运输船舶总数虽然由1978年的1948艘减少到2008年末的452艘,但是从船舶总净载重量、总功率以及船舶平均净载重量、平均功率四个指标来看,却发生了质的变化,1978年全社会运输船舶总净载重量、平均净载重量和总功率、平均功率分别为37634吨、19吨/艘和6310千瓦、3千瓦/艘,到2008年末发展为193492吨、432吨/艘和77249千瓦、172千瓦/艘,分别是1978年的5.1倍、22.7倍、12.2倍、57.3倍;从船舶属性看,内河运输船舶继续保持增量提质之势,远洋运输船舶也从无到有,到2008年我市已拥有远洋船舶3艘,净载重量112140吨,总功率24582千瓦。
       
    三、运输业务快速发展,客货运量不断增加 
      
    1、旅客运输快速增长。1949年,全市由于交通设施简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客流量很小,到1978年全市客运量还只有861万人,其中铁路307万人,公路428万人,水运122万人,航空4万人。改革开放使整个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旅客运输步入快速增长时期。铁路运输提速,增开夕发朝至列车、城际列车,公路设施的现代化为客运发展拓展了空间,高速客运吸引了众多旅客。目前,公路与铁路、民航紧密衔接,形成了和谐的立体交通,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的需要。2008年全社会旅客运输量13488万人,是1978年的14.7倍,其中铁路1442万人,公路11333万人,民航713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3.7倍、25.5倍和177.3倍。2008年旅客周转量1249445万人公里,其中铁路438316万人公里,公路596745万人公里,民航21438万人公里。
     
    2、货物运输日益繁荣。解放以后,整个国民经济百废待兴,货运市场亟待发展,到1978年全市完成货运量1921万吨,其中公路1515万吨,水运339万吨,铁路617万吨。1978年以后,运输市场尤其是公路运输全面开放,多渠道、多部门、多层次办运输的局面逐渐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对运输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2008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17158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7.9倍;其中铁路运输164万吨,公路运输14651万吨,水运2336万吨,民航运输7万吨。2008年货物周转量1323224万吨公里;其中铁路496740万吨公里,公路535795万吨公里,水运287962万吨公里,民航2727万吨公里;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55万吨。
       
    四、邮电事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1949年,当五星红旗在长沙古城高高飘扬时,长沙市区长途交换机仅有7台,长话电路线仅29条,市内电话(磁石式)仅有300门,而全市公用电话仅24部。邮政营业机构7所,邮件年交换量约500万袋。
     
    解放初期,长沙的邮电通信相对落后,电信设备陈旧,主要靠人工操作,通信能力、服务水平很低。到1978年,全市邮电局、所153处,其中农村111处;邮路长度1.19万公里;长话电路360路;函件1808万件;长途电话119万张;固定电话用户6964户;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7万元。改革开放使长沙的通信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通信建设投入成倍增长,大力推进了技术进步,形成了一个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传输网络,联通全国及世界的现代通信网。邮电业务发展中,除了继续大力发展传统业务外,还新增了移动电话、电子信箱、会议电视、信息服务、礼仪电报、邮政储蓄、特快传递等十几项新业务,全市邮电局、所90%实现了电子化营业;成立了邮区中心局,装备了包裹自动化分拣机,实现了信函自动化分拣,全市已经形成了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机械化、自动化相对较高的连接城乡、方便安全的邮政服务网络,服务功能更是今非昔比;邮电业务的开拓和发展,极大地适应了社会各层次用户的不同需求,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大发展。2008年全市邮电局、所963处,其中农村675处,比1978年分别增长5.3和5.1倍。邮路长度7.75万公里;长话电路73904路;比1978年分别增长5.5和204.3倍。函件3530万件;比1978年增长95.2%。长途电话61645万张;固定电话用户2165216户;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2111万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517、309.9和2653.1倍。数据通信从无到有,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632.7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62.35万户。目前全市固定电话7位升8位由百万级向千万级迈进,随着长沙经济的发展,一些商业单位和个人对固话号码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长株潭固定电话网并网升位后,一次扩大十倍的电话容量,一举解决了长沙固定电话号码资源日渐稀缺的问题,使得网内电话容量达到7000万,可满足未来30年的需求!长株潭固话7位升8位,不仅是电话容量从百万级向千万级的迈进,也反映了长株潭城市规模的扩展和经济发展的程度。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责编:徐林]

 

岳阳全面部署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

2012年上半年岳阳中小微企业及非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长沙市政府发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

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衡阳市局“三步走”做好金融调研工作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