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统计 > 经济分析

 

2011年邵阳市服务业发展报告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7-02 15:12 ]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邵阳经济发展的加快,服务业呈现出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社会贡献增强,质量水平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规模相对较小、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等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3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0%,增速比第一产业高个9.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低4.6个百分点。除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外的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2.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整个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4.99%。

  (一)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2011年,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三个行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分别为 17.0%、13.1%和 1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发展较快,同比增速分别达25.9%、20.5%、18.3%。

  (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6.1亿元,同比增长43.5%,除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外的服务业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9.3亿元,同比增长1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批发零售业等是服务业投资的主要领域,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50.7亿元、24.7亿元和16.8亿元,投资额分别占全市服务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4.7%、16.9%、11.5%。  

  (三)服务业对劳动力就业贡献进一步增大。2011年,全市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1.9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万人,增长 4.8%,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62.4%,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于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作用突出。

  (四)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发展步伐较快。截止2011年底,全市拥有民用车辆54.8万辆,增长14.6%,其中私人拥有车辆47.7万辆,同比增长18.7%,全市公路旅客周转量72.5亿人公里,增长13.1%,公路货运周转量316.4亿吨公里,增长20.5%,邮政业务总量4.5亿元,增长21.4%。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个0.4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活跃。2011年,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亿元,增长18.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8亿元,增长17.8%。2011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55.4亿元和19.5亿元,增速分别为9.9%和13.1%,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和2.4%,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7个和0.3个百分点。

  (六)金融业呈现新的发展格局。截止2011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11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5.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5.4亿元,比年初增加81.3元,全市限额以上金融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22.1%。2011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契机

  (一)服务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相对薄弱的产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整体实力较弱, 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3%,低于全市生产总值所占全省比重,更是远低于人口所占全省的比重。二是居民消费水平不高,人均收入较低,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8元,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2.1%,消费能力的不足制约了服务业产业的扩张和发展;三是市场化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发育不足,资源优化配置不够,生产要素市场定价机制和途径尚未真正形成,中小企业规模小,发展不充分,产业聚集程度较低,此外受宏观金融政策影响,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程度不高,这些都阻碍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各种规划和政策的出台,给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服务业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今年5月3日召开的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全市发展的长期目标:经过十年努力,把邵阳建设成为有世界特色的旅游胜地、国家区域性的交通枢纽、湘桂黔边陲的物流中心、湖南中西部的经济强市、湖南西南部的生态屏障、资江全流域的文化名城、八百万邵阳人民的幸福家园,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三)随着一、二产业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生活都对现代服务业产生了巨大需求,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的动力。大力发展围绕农业、工业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扩大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城镇化的加速,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为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服务业发展方向  
  根据服务业发展规律和邵阳经济发展特点,全市服务业发展方向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一批现代物流设施,壮大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和运作规范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市区为中心,在宝庆科技工业园及城市周边建设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工业、现代农业专业物流园区,把市区打造成湖南中西部地区重要物资集散中心和商务中心,同时建设一批县级、区域性物流中心。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有辐射力和集聚能力的现代购物超市、配送中心和连锁企业,完善城乡物流网络。

  二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发展商业地产,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加大节能环保建筑建设力度,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同时,加快房地产服务业发展,培植一批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骨干企业,推动房地产评估、经纪、咨询、测绘和拍卖等行业有序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绿色产业,还是邵阳市的特色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加速旅游“两圈一带”建设,将邵阳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中西部生态旅游圈,突出崀山景区提质改造,重点抓好城步南山、绥宁黄桑、武冈云山和洞口罗溪等项目开发建设;市区历史文化体验与商务休闲旅游圈,重点抓好蔡锷故居综合景区和宝庆古城文化旅游相关项目开发建设;市区至隆回花瑶民俗风情体验休闲旅游带,重点抓好魏源故居、高州温泉、虎形山风情小镇、白水洞、白云岩和龙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挖掘邵阳旅游文化底蕴,发展邵阳风味小吃。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全面提升邵阳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是创新发展金融业。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财富)管理投资机构;加快引进国内外金融企业和金融人才,加快金融业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步伐;积极应对金融业市场化和国际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金融业提供软环境保护和技术支持,确保金融业运行安全。

  五是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信息服务业对工业、物流、金融、电子商务、政务、消费等行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后邵阳市仍需把发展信息服务业放在经济建设重要位置,大力发展电信运营、软件产品、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服务,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拉长电子商务产业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商贸新兴业态。

  六是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培育发展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企业,大力引进知名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争取形成信息咨询、会计、税务、法律仲裁、广告及设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服务等优势行业,引导中介机构独立、依法、依规执业,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

  七是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安全保障、医疗保健服务、休闲娱乐健身、人际交往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日用品修理和便民服务。通过打造社区服务平台、深化社区服务载体、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保障等方式,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基本形成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八是努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将文化旅游业作为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加以推进,把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资源结合起来,发挥好旅游载体作用。充分挖掘文化题材,精心组织,解放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外力加强自身发展,提高知名度,培养竞争力,树立文化品牌。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引领服务业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转变“重生产,轻服务”、“重一二产业,轻三产业”的传统观念,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自觉运用服务业完善的专业化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制定规划时要结合邵阳实际,突出特色,增强规划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现代服务业各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的协调和配套;注重现代服务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相衔接和平衡。

  (二)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激励服务业发展。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有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推动邵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配套性政策保障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涉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收费管理,规范收费公示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加大价格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和对各种不公平竞争及恶意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的规范服务和诚信服务,建立完备、公开、平等的行业制度、服务单位认证审批、年检制度及从业条件认证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创造和谐有序、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创建公开、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环境。

  (三)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促进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大型服务业项目,尤其是要大力引进知名企业入驻我市,促进我市服务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化发展。要不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服务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鼓励和支持重点、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加快规模扩张。要积极引导服务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现代服务标准的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实行规范服务、品牌服务、创新服务,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积极开展行业评比活动,对行业中的佼佼者,提供政策的上的倾斜,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同时,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加大投入,推动服务业发展。项目主导发展,投资决定增长。服务业作为结构调整的方向、产业优化的重点,要建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相关的奖励制度,为实现其跨越式发展搭建起坚实的投资支撑。充分利用邵阳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招揽大公司、吸引大企业、上马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吸引一批具有实力的外资、民资落户。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提振信心,拓展消费,助推服务业发展。从提振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入手,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通过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优惠政策,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拓宽消费空间,健全完善商贸服务流通网络包括加强农村消费网络建设,为扩大消费打开通道创造条件。

  [供稿:邵阳市统计局 何敬忠]
[责编:韩建芳]

  

  

 

岳阳全面部署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

2012年上半年岳阳中小微企业及非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长沙市政府发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

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衡阳市局“三步走”做好金融调研工作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