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统计 > 经济分析

 

2011年株洲市服务业发展报告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7-02 16:14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突显,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1年,株洲市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快推进“城市提质、旅游升温、园区攻坚”三大战役,服务业保持平稳发展。

  一、全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概况

  (一)总量规模扩大。2011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85.4亿元、增长11.5%、占GDP比重3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为26.3%。从行业看,营利性服务业与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最快,增幅分别为15.5%和13.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三大行业保持平稳增长,增幅分别为11.1%,9.9%和9.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增长较为缓慢,分别增长7.9%和2.9%。

  (二)项目投入增加。2011年,全市服务业施工项目178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2个。神农城二期、华强方特第二主题公园、南车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荷塘月色、美的万丽酒店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5.8亿元,增长47.8%,占全市投资总额的50.1%。从投资结构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强劲,增幅高达59.4%,房地产业较快增长,达到2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增长17.1%。

  (三)内部结构改善。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全市传统服务业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2011年,全市传统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6亿元、107.9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34.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2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二、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市场保持活跃。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达到22633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9328元,增长21.8%。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活跃。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6亿元,增长17.9%,其中金银珠宝、汽车、家具、食品烟酒类商品成为本年消费热点。

  (二)房地产业发展稳定。2011年,在国家宏观调控趋紧、全国楼市降温的大背景下,全市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完成开放投资184.8亿元,增长26%。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01.8万平方米,增长17.1%;实现商品房屋销售总额225.6亿元,增长47%。建筑节能、绿色环保、地源热泵等技术较大楼盘广泛应用,我市楼盘品质不断提升,环境优美,品质良好的住宅倍受追捧。

  (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5亿吨,增长11.2%,货物周转量170.5亿吨公里,增长24.7 %。客运周转量1.4亿人公里,增长11.4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6.9万户。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2.1万户,增长13.2%。全市互联网用户41.5万户,增长49.1%。全年完成邮电通讯业务总量29.8亿元,增长15.2%。

  (四)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11年末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8家,金融机构盈利19亿元,增长58.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56.6亿元,增长19.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80亿元,增长16.3%。金融服务强力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唐入神”、旗滨集团成功上市;高科集团和城发集团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分别发行2011年度企业债券10亿元、15亿元;株洲县继茶陵、攸县、醴陵、天元区等城区之后完成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统一法人改革,炎陵县农信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

  (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随着“旅游升温”战役的深入推进,景区景点不断完善,特色活动层出不穷,居民出游热情持续高涨,旅游已成为拉动服务业的增长极。景点景区快速推出。随着一批重点旅游升温项目竣工开放,方特欢乐世界,神农城、湘江风光带河西段、火车头广场、河滨沙滩等景观景点成为市民和游客的休闲旅游热点,日均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旅游营销亮点频出。全市举办各种旅游活动10余个,芦淞·五里墩油菜花暨民间剪纸艺术节、“香博堡·国际”杯首届公共自行车全省精英挑战赛暨九郎山风景区旅游文化节、第五届樱花节、公祭炎帝及春节、清明期间系列祭祀活动等各种节庆成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炎陵县“桃花节”和“杜鹃花节”、茶陵县“情定云阳山·缇香小镇集体婚典”等特色节会备受关注,为期一个月的首届乡村农家美食节颇受青睐,并评选出有株洲十大特色农家菜。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1625万人次,增长33.2%;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增长33.6%。

  (六)公共服务业取得新的突破。高度关注民生,集中财力,着力发展公共服务业。数字株洲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建成视频融合平台,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三大平台全面整合并投入使用。投入1亿多元、投放1万辆的自行车专用车道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极大改善了交通出行,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被列为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试点城市。加快城区公交电动化步伐,成为全国首个公交电动化城市。

  三、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全市服务业保持稳步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业比重下降。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低于全省7.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长沙、衡阳、湘潭三市8.6个、3.4个和0.4个百分点。从2006年至2011年的五年间,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下行,分别为36.4%、35.3%、34.1%、34.8%、32.5%、31.3%;从增长速度看,2010年、2011年服务业增幅分别均低于GDP的增幅2.7个和2.6个百分点。

  二是内部结构仍需改善。目前,全市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的增长仍然依赖传统行业。2011年,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高;二是以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为主导的新兴服务业行业发展缓慢。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科学技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总量偏小,发展缓慢,对服务业拉动作用不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0.1%;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其增长幅度远低于全市GDP与服务业增长水平,仅为2.9%。

  三是运行成本提高,盈利空间缩小。随着人工成本上涨、资源价格攀升,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经营压力加大。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265家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为116.2亿元,增长17.9%;企业管理费、营业费和财务费等三项费用支出34.4亿元,增长24.5%;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15.5亿元,增长26.2%;仓储业物流在石油、燃料、成本等价格上涨因数推动下,反映尤为突出,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此外政策支持落实不到位。近几年来,国家和省市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但由于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政策难以真正落实到位,服务业的发展还难以得到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四、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为依托,以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企业为载体,创新机制、提升层次、拓宽领域,着力提高服务产业的服务功能和产业组织化程度,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全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职教培训、商务服务、涉农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要给予政策、保障要素、整合资源,培育一批专业物流企业,推动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节点体系,加快物流公共平台建设。职教培训,职教大学城加快建设,引导我市职教学校集中发展。努力建设中部地区职业教育之都。商务服务,积极扶持和引进各类商务企业,培育商务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咨询代理、创意设计、会计审计、评估认证等商务服务业。同时,积极整合科技资源、产业信息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信息平台,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营销等信息化服务。

  二是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按照强化项目、强化特色、强化营销的要求,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持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建设和完善炎帝陵、神农城等谒祖旅游景点景区;加快朱毛会师纪念地、茶陵工农兵政府、漕泊兵工厂、李立三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加大神农谷、神农峰、云阳山、洮水水库、酒埠江、官庄水库等生态旅游景点景区以及云峰湖、大京、九郎山、仙庾岭等都市休闲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快炎帝陵国家5A景区、神农谷国家4A景区、酒埠江国家4A景区创建,形成一批精品景点景区;进一步完善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景点标识、电子导览、旅游公厕、安全防护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宣传与推介,提升旅游产品知名度与对接合作力度,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三是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着力打造新兴服务业集聚平台,培育各类新兴业态。依托黄花机场,规划发展空港服务业,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业、临空商务等。着力发展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工业设计、建筑景观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领域。培育发展实验室经济。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协作、科技文献信息、科研设备等咨询、共享系统。大力推进居民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家庭服务业;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居民服务企业,推进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居民服务业发展。

  四是巩固发展商贸服务业。落实相关政策,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消费更快增长。完善市场体系,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传统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芦淞市场群升级转型,使其成为品牌展示、精品销售、洽谈交易、商务服务、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快芦淞现代服饰物流中心建设,实现销售、仓储物流功能分区布局,不断扩大幅射范围,增强带动能力。加快建设荷塘商贸城,改造提升醴陵陶瓷、烟花市场,茶陵湘赣边贸市场;加大投入,进一步建设改造好城乡农贸市场和综合性市场,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实施企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刘爱民 邹巧]
[责编:韩建芳]

  

  

 

岳阳全面部署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

2012年上半年岳阳中小微企业及非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长沙市政府发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

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衡阳市局“三步走”做好金融调研工作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