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统计 > 经济分析

 

浅析苏仙区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 来源:    发布: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7-23 11:06 ]

 

  旅游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构筑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就会给其他行业带来5个就业机会。2011年,我国GDP总量47.2万亿元,约合7.2万亿美元,人均GDP约4900美元,已进入世界旅游界公认的旅游业爆发性增长阶段。因此,抓住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就抢占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十五”时期以来,苏仙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旅游活区”发展战略,并成功举办了“飞天山生态旅游节”造势宣传活动,全区旅游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到目前,仍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旅游资源优势还未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一、苏仙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

  苏仙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源远流长。通过对全区旅游资源普查,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评价标准:全区拥有旅游资源分类中的8个主类,21个亚类,54个基本类,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93处,普通级旅游资源144处。综合评价,有五大优势:

  (一)总量丰富。各种类型的资源单体数量较多,开发空间十分广阔:秀美的山水风光,淳朴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红色文明。

  (二)种类齐全。按照国家分类标准,区内的旅游资源八大类齐全。且品味较高,优良级旅游资源占比达60.6%。目前已有“温泉之都”和“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两大桂冠获国家命名。

  (三)分布集中。区内大多数高品位旅游资源紧邻城区,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半小时旅游圈,集中度高,便于资源整合,打造大旅游,大产业,大品牌旅游产业。

  (四)客源充沛。苏仙区地处湘南“南大门”,既是战略要冲,也是经济要道,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素有粤港澳“后花园”之称,每天进出境内的过客上百万人次,客源十分充沛。

  (五)高铁效应。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运营,苏仙区进入“高铁时代”,高铁效应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大提速。为旅游产业大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二、苏仙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苏仙区大力实施“旅游活区”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五盖山国际狩猎场、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王仙岭生态公园、天下第十八福地、温泉之乡等特色旅游品牌。带动龙潭湖度假山庄、龙虎园、华林农庄、六寨沟等一批休闲、度假中心不断兴起,推动旅游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产业地位日益提高。据区旅游局提供:2005-2011年7年期间,全区旅游收入和接待游客量分别以12.5 %和12.2%的年均速度逐年攀升。  

  (二)旅游框架逐步形成。随着全区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初步构筑了“四山四湖一园一古道”的旅游格局,开通了一日游,两日游的旅游线路。目前区内有注册旅行社18家。

  (三)旅游要素逐步完善。近年来,全区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了飞天山旅游战备公路建设,招商引资兴建了奥米茄大酒店、神憩大酒店等一批4星5星级宾馆酒店,游、购、行、吃、住、娱等旅游要素不断完善。

  三、苏仙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总体上看,苏仙区旅游业还处在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发展规划滞后、管理体制不顺、投资渠道不活、资源整合不强、行业素质不高等问题突出,旅游产业面临全面提升的压力。

  (一)资源整合不强。目前,全区主要景区景点品位低,档次低,缺乏文化内涵,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经营突出,深度开发不够,产业链不长,关联度不高,旅游行业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全区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作用没有真正“舞起来”,辐射带动作用也尚未全面的呈现,旅游产值、效益和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够理想。从飞天山管委会获知:2011年,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共接待游客量5.82万人次,招待人数3万人次,经营收入193.92万元,实现利润-125.1万元,税收9.33万元;从王仙岭生态公园获知:2011年该公园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招待人数0.6余万人次,经营收入822.8万元,实现利润-169.8万元,税收45.3万元;天堂温泉全年关门整顿,严重亏损,企业生存面临严峻形势。

  (二)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管理机构多头。全区93处优良级旅游资源和144处普通级旅游资源,分布于5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涉及近百个村组和居委会以及交通、海事、公安等10多个职能部门,而全区没有一个统筹管理机构,力量不强,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关系难以理顺,利益难以协调。另一方面经营体制不顺。王仙岭生态公园开发定位低、起点低、品位低,远远没有挖掘其优良旅游资源的实际价值;天堂温泉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仅仅停留在初期投入的规模上,加上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已处于无法正常运转的艰难处境。

  (三)投入机制不活。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由于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区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明显不足,无法形成产业升级。再者,区里尚未制定完善的有关旅游融资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导致招商引资难,全民办旅游,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不高,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缺失,谈不上特色。

  (四)行业素质不高。全区旅游从业人员基本上是当地民众和下岗工人,业务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旅游管理人才。如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策划企划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已成为制约全区旅游发展后劲的“瓶颈”因素。

  四、苏仙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对策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2012年,是苏仙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攻坚年。要打好这场攻坚战,必须要认真营造和形成全社会办旅游、全民办旅游的强大合力,发挥整体优势,真正把苏仙区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一)认真搞好旅游的规划布局。苏仙区倡导发展旅游产业可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旅游发展规划,几乎还停留在投资者随意性开发的原始发展阶段。缺乏统筹开发,合理定位,科学布局,给全区旅游的发展埋下了严重的隐患。由于自然景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景点开发不经过规划,一旦破坏了,将不可能再恢复,势必造成无法估算的损失。因此,编制《苏仙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紧紧围绕“四山四湖一园一古道”的发展思路,统筹考虑,科学规划。要把开发和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体规划、旅游品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整体环境和竞争实力等方面全面构筑苏仙区旅游制高点。总体规划要聘请国内知名的旅游规划单位和专家来做,在具体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调查要全面。苏仙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规划者必须对全区景点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各景点的布局和特色,在对我区旅游资源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才能组织实施规划。二是项目要切实可行。项目规划要考虑资金、客源市场等因素,要符合实际,如果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一味贪大求洋,规划再高也搞不起来。三是规划定位要准。苏仙区旅游要以自然景观为主,这符合郴州市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应将我区定位于近郊性度假观光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大旅游发展机制。规划形成后,要以区政府的决定明确下来,执行中要讲原则,不能为了引资,乱改规划,以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好我区旅游资源,确保永续利用。

  (二)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建议向旅游景区景点的宾馆饭店征收一定的旅游发展基金,统一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基金使用采取有偿使用和以奖代投的办法,用于旅游滚动发展。二是按照《风景名胜管理条例》,风景区内保护、建设和投入列入城市建设维护费范围,予以支持。三是规定旅游企业每年按总收入一定比例用于滚动投入,保持企业和产品升级。四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的限制,建立独资、合作、合资、股份制等多元投资形式,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集团来投资。五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把区内前景广阔,具有龙头地位,资源优势明显的旅游项目进行包装,整合实力,做强做大,打捆上市或借壳上市。

  (三)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和品牌。旅游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产品是基础,名牌精品则是提高档次、占领市场、形成综合效益的关键。无特色、无拳头产品的旅游业,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为此,要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上规模、高档次的优势骨干项目加快开发建设。飞天山旅游区是规模较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区,奇特的山川、复杂的溶洞、拔地而起的奇峰异石、令人神怡的幽谷、碧清的东江和郴江水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迷人欲醉的自然风光,既有雄、奇、险的壮观,又有秀、雅、幽的风貌。区内动植物繁多,植被良好,景观丰富。“九寨、四坦、三庙、二江、一站”自然形成了以丹霞地貌为特色、寨堡形态为中心、石佛悬棺为史脉、二江水为纽带的红岩绿水、险寨奇涧、石佛悬棺、森林竹海的“小桂林”景观。早在1999年飞天山就被省政府定为全省13个休闲旅游度假区之一,2001年,又因其独特的丹霞地貌特色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应进一步搞好该景区的规划和开发,按照“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坚持综合的、实际的、经济的、整体的动态规划观点,在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和发展可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飞天山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发展方向。对现已开发的老虎寨、老虎山、铁鼎寨、嘉俊娱乐休闲公司等景区,应加强管理,搞好资源整合。通过整合资源,彻底改变飞天山往日各景区开发商各自占山为王、多个营销窗口对外、相互之间恶性竞争、资源优势无法发挥的不良局面。真正把飞天山旅游区打造成一个对外开放度高、吸引力和辐射力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成为苏仙区旅游的精品,发挥旅游的龙头作用,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四)狠抓“娱”、“购”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产品要素中,“购”最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停住游客的脚步,但我区“娱”、“购”两大产品却存在严重的短腿现象。今后,全区旅游业要在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解决旅游六要素当中的薄弱环节上下功夫,突出解决“娱”和“购”的问题。一要抓好旅游商品的开发。综观苏仙区的旅游商品,几乎是寥寥无几。虽然说有苏仙猪、桥口的苦笋、大奎上的腊肉、榨笋、廖家湾的高山菊、苏仙茶油等一些质量很好的土特产品,却因未形成品牌效应,游客根本无法知晓,旅游商品成了全区最大缺陷。我们应该在旅游商品开发上狠下功夫,要根据我区旅游特色和资源条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设计一批反映苏仙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规模化的旅游商品生产;要加强旅游商品的研究者、生产者、销售者、管理者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政府应从政策上进行扶持;要着力建设好几家“旅游特色商店”和“旅游购物定点商店”,使之上档次,推动全区“购物之旅”的发展,既增加当地旅游经济收入,同时也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旅途生活,使游客“游”、“购”紧密结合;要加强对购物环境的整治,注意质价问题,杜绝欺诈宰客等现象。二要丰富旅游娱乐产品。坚持档次化、特色化战略,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档次的综合性文娱设施,将歌厅、酒吧、茶楼等娱乐文化开发成特色旅游产品。在完善现有娱乐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开发引进一批具有品牌特色的娱乐休闲项目,重点开发民族歌舞、服饰、小品、杂技表演等。要充分挖掘我区百花艺术团、阳光艺术团、腰鼓队、龙队、狮队(“两团三队”)等传统文化项目的优势,并根据游客需求进行创新与结合,使之成为我区的娱乐特色项目。同时,在各大旅游景区设置高品位、高档次的休闲、度假型娱乐文化场所,像海南那样打造实景文化娱乐节目,不断提升我区的旅游娱乐水平。

  (五)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苏仙区不是传统的旅游区,在周围省市知名度较低,不像桂林、苏州等城市,已有几百年的传统,人提皆知。如果不加大宣传力度,不吸引外来游客,单纯依靠本地客源,生存困难,发展无资。因此,要加强对宣传促销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加大促销经费投入,加快形成营销网络。一是通过策划举办以生态旅游节为重点的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实现节会搭台,经贸唱戏,既提高苏仙区的知名度,又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二是改变往日那种各旅游景点各自为政、零敲碎打的格局,突出宣传苏仙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各景区的特色,形成合力。三是运用画册、光碟、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手段宣传促销苏仙旅游,要以苏仙旅游招商信息网站为主要宣传平台,更新网站内容,汇总全区各种旅游信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向国内外游客全面推介苏仙旅游资源。四要积极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旅游招商会,如长沙、广州、深圳等重点客源市场的旅游新闻发布会及香港、澳门、上海的招商引资会等,大力宣传我区旅游资源。五要整合和完善媒体促销,适时邀请中央、省、市和粤港澳地区的新闻媒体来我区观光采风,进一步扩大苏仙的知名度。同时,组织一批有份量的栏目和稿件上省台、省报,形成上下互动、省市区联动,多方推介苏仙旅游的新格局。

  (六)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苏仙旅游的形象。因此,要利用我市湘南学院旅游系、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旅游学校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之机,为我区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各级各类专门旅游人才。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旅游人才培训,突出抓好旅游高级行政管理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旅游服务人员培训;抓好旅游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专题培训;抓好其他旅游职业培训、岗位培训和资格考试培训等工作。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为全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七)努力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关联度相当大,涉及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形成了合力,发挥整体优势,才能把苏仙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政府及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联动机制,齐心协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部门当然是责无旁贷,特别要加强对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管理;工商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打制假冒、伪劣商品,查处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公安部门要维护好社会治安,打击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加强对旅游景区的治安管理;卫生部门要经常检查旅游餐饮卫生,确保游客的身体健康;交通部门要抓好旅游车辆的管理,查处旅游车辆经营和运营中危及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质检部门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的监督检查力度……总之,苏仙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配合,全区各行各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苏仙区旅游产业发展大局,切实把苏仙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使之真正成为苏仙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供稿:郴州市苏仙区统计局 曹艳飞]
[责编:韩建芳]

 

岳阳全面部署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工作

2012年上半年岳阳中小微企业及非公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长沙市政府发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

永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衡阳市局“三步走”做好金融调研工作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