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南非国有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增速进一步加快,领域进一步拓宽,非国有经济正在成为投资领域的主力,成为新一轮投资增长的动力。全年非国有投资完成855.66亿元,增长2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国有投资增幅18.7个百分点;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2.3%,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已稳占全社会投资的半壁江山,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表明全社会投资增长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湖南非国有投资之所以能快速“突围”,主要得益于各项有利政策的推动,投资活力得到更大释放。
一是合作与外向型经济成为非国有投资增长的活力源。2003年,股份制、联营、外商和港澳台等合作与外向型经济的投资活力显著增强,完成投资405.28亿元,增长68.4%,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对非国有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9.4%,成为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的活力源;其投资总量占全省非国有投资的47.4%,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逐渐取代集体、个体经济,成为非国有投资的主力军。集体、个体经济投资活力不强,完成投资450.3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是非国有经济的投资重点转移,逐步由农村区域转向城镇,制造业、电力生产、房地产等行业成为投资重点。2003年,城镇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00.7亿元,增长51.5%,比重由2002年的47.9%提高到58.5%,首次超过农村区域的投资比重。在城镇区域中,制造业、电力生产、房地产开发等三大行业成为非国有经济的投资重点,比重达到近八成。2003年这三大行业分别完成投资174.5亿元、30.3亿元和192.9亿元,分别增长66.4%、278.4%和60.9%,有力地推动了非国有投资增长。
三是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成为非国有投资的资金主渠道。在城镇非国有投资中,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共计到位504.8亿元,同比增长54.5%,占本年全部到位资金的95%,成为非国有投资的三大资金渠道。其中国内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加大,到位资金96.7亿元,增长91.1%,成为非国有投资中各类到位资金增幅最快的。
[投资处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