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湖南省克服“非典”、特大干旱等因素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新进展。据初步测算,2003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85.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上年快1个百分点。60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占全省300家市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的76%,比上年增长12.8%。
——从农业结构调整来看:
1、农作物内部结构调优调强。优质早稻、中稻、晚稻播种面积占早稻、中稻、晚稻比重分别为44.2%、32.4%、39.7%,分别比上年增加2.6%、2.6%、0.8%,棉花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7.3%,药材、蔬菜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5.3%和7.2%。果、茶、花卉苗木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其他一些市场前景看好的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品种择优发展。
2、退耕还林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共完成造林40.96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9.25万公顷。全年林业增加值达70亿元,同比增长3.9%。洞庭湖区结合退田还湖工程、防护林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湖洲造林,促进了当地林产工业的发展。
3、养殖业发展呈现稳定增长。散户养殖减少,规模养殖扩大,优质品种比重提高。全省共出栏肉猪6660.19万头,比上年增长3.3%,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出栏牛168.23万头、羊722.22万头,分别增长11.2%、9.8%;出笼家禽52275.76万羽,增长5.8%。
4、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高效渔业发展势头强劲,名特优新品种增加,名贵水产价格货俏价扬。去年全省水产品总量增加到156.59万吨,增长4.7%。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来看:
一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全省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万多家,拥有总资产700多亿元,涉及20多个行业,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较多,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二是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各地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已与学院合作的企业74家,获得国内产品质量认证的龙头企业产品184个,获得国外产品质量认证的34个。
三是龙头企业的经营机制不断创新。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90%以上的已成为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60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中,已经完成改制的17家、收购其它企业的10家、完成企业重组的2 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得到增强。
四是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各地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逐步打破地域界限、所有制的界限,创造了“公司加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科技组织引导农户”等多种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结合日趋紧密。
[农调队综合处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