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经济普查包含了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建筑业普查、三产业普查,普查内容多、涉及行业多、普查对象多,工作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在2004年刚刚开始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宜章县经济普查办一帮人认识到任务多,压力大,如何做好经济普查工作,尽快进入角色,全面掌握经济普查知识,是摆再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钻研业务。
一、刻苦钻研经济普查业务知识。一是在经济普查方案未出台之前,从3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学习了1995年的《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方案》、2001年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工作手册》、1993年的《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普查》,实践证明,那时候我们组织的学习对全体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提高普查业务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二是在经济普查方案出台后,我们马上从网络上下载普查方案,并打印成册,同时对普查办公室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指定了负责工业普查表、建筑业普查表、商业普查表、交通运输业普查表、服务业企业普查表、行政企事业普查表、其他普查表、个体户普查表等的负责人和责任人,有针对性的学习普查表和指标解释,并且每种普查表的责任人要选三个单位,到基层试填,个体户则每个行业选5户,上户试登(之后将个体户15个行业包含的常见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归类、在培训时发给各乡镇),提高感性认识,掌握第一手材料。对于我们后来普查表的培训、布置、收集、审核、数据录入、改错、总数评估,打好了基础。 二、刻苦钻研计算机知识。由于经济普查是第一次开展,从上至下都没有经验,而普查资料处理在县一级,那么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县一级,我们为了争取时间,将所学的数据库(foxpro)知识和普查知识结合起来,对宜章县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完成起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认真钻研单位清查程序。我们发现单位清查个体户程序的资料就放在“gthgy.dbf”这个数据库文件上,我们将此文件的结构“导出”到电子表格的excl形式,这样方便了数据录入,又可以把相同的“主要产品”进行复制粘贴,减少了工作量,等全部录入完成后,然后再“导出”到数据库,同时利用数据库知识对“详细地址”、“市场内外”进行处理,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2、刻苦钻研经济普查程序,特别是个体户处理程序。我们认识到个体户数据处理的工作量是全部普查数据处理的60%,我们反复研究,刻苦攻关,最后将单位清查时录入的19524个个体户的属性指标::个体户名称、户主姓名、主要产品、电话号码、营业执照、市场内外、市场名称、详细地址、地址编码、填表人、审核人等全部转化成普查的资料,然后再“新增”增加的,“删除”死亡的个体户,就组成了全县所有普查的个体户,仅此一项,减少录入60万个汉字的录入,为个体户数据处理减轻一半工作量,减少了差错、节约了数据录入时间、提高了录入质量。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体户的数字审核把关上。
3、编制数据审核程序。宜章有2万多个个体户,一个个审核有时发现不了问题,为了便于工作,我们编制了一些审核程序,把全部个体户进行分类审核,比如非批发零售业填了市场内外、商业批零个体户进货成本与营业收入应该在一定比例范围之内、地址代码和处理地代码相符、从业人员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等等。
4、编制个体户抽样程序。按照对称等距抽样原则,先按照乡镇、再按照行业、再按照收入排队,每50户抽一户进行等距抽样,实践证明,完全符合郴州市经济普查办个体户抽样方案的要求。
通过近一年的普查工作,我们有所体会,就是要做好普查工作,仅仅精通普查业务或则计算机知识,是不够的,是片面的,必须既精通普查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特别是数据库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普查和数据处理融会贯通,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由于我们手工审核的时候,把关严格,即使程序不断升级(程序升级,并不是程序的错,而是我们太依赖程序审核了),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由于我们自己编制个体户审核程序,个体户数据没有出现普遍性错误,
[宜章县普查办吴红武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