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首次经济普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在2004年进行首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是进入新世纪后,统计战线迎来的第一个重大战役。

    首次经济普查,是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推迟,并与原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四次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再加上建筑业普查的综合性普查。经济普查将覆盖除农业外的整个经济领域,可以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对于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  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全貌,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与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模式都将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化。为满足新的需求,我们应及时调整现有的调查体系。通过经济普查,可以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奠定了新的周期性普查的基础

    首次经济普查是新的普查制度建立的起点,也说明经过第一轮的周期性普查工作的完成,我国的普查制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4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正式建立了周期性的普查制度。普查项目包括:人口、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基本单位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第一轮的普查,为全国摸清"家底",为推进统计调查体系改革,为与国际统计一般规则接轨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普查次数过多;与国家编制中长期规划衔接不够紧密;没有包括建筑业普查;统计标准不一致等。经过此次调整,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0和6的年份进行,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二次,分别在逢3和8的年份进行。经过调整,首次经济普查将克服上述问题,朝着规范和高效的标准发展。

三、  为统计改革奠定基础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以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为中心,把握形势,及时敏锐地捕捉情况、反映新问题、发现新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点并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制度和体系,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大课题。这次普查周期和时间安排的调整是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可以综合地、系统地评估和改进我国的统计系统,促进我国统计体制改革,从而把我国的统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首次经济普查可以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和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奠定基础。对建立和维护企业名录库,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  便于国际比较,参与竞争

    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和全球化水平的提高,标志着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程度上融入了世界经济,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更加频繁。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受其他国家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加强统计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水平。普查资料是实现国际间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和交流的基础,首次经济普查从一个更高的起点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指标体系,以适用于我国加入WTO和GDDS后进行国际比较并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作者: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 李强

     
   
 

 ◎  对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思考 (04-13)

 ◎  对经济普查有关问题的建议 (04-13)

 ◎  对我国经济普查制度的思考 (04-13)

 ◎  对组织实施经济普查的几点思考 (04-13)

 ◎  关于经济普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04-13)

 ◎  关于经济普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04-13)

 ◎  人口周期性普查制度的选择 (04-13)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