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石门县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升级,多元的所有制经济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既是艰难曲折,也是蓬勃兴旺的。
一、工业发展势头锐不可挡
解放以后,石门县上下大兴工业,形成整体发展石门工业的强大阵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县相继新建了广福桥煤矿、印刷厂等16家国有企业,恢复了湖南雄磺矿的生产,改造了部分私有企业。短短的10年,石门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11家,增加到1959年的86家(其中国有企业15家),净增75家,增长了6.8倍。
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石门工业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不仅使50年代恢复和新建的企业得以正常的发展,还新建了石门磷肥厂、石门钢铁厂、青峰煤矿、化肥厂、水泥厂、化工厂、火电厂、织布厂、河曲煤矿等33家国有工业企业,乡镇企业也由1959年的68家增加到1978年的135家,增加了67家,增加了98.5%,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壮大到186家,比解放初期净增175家,增长15.9倍。这一时期,国有及集体企业日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在特定时期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而私有企业则因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底结束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过程中消失殆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使石门工业的发展遇到了空前的机遇。自1978年开始,石门工业逐步进入繁荣昌盛时期,所有工业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能得到扩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不断扩张,极大地夯实了工业基础,构筑了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固平台。90年代,伴随着能源、建材、化工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大投资、大发展、大跨跃在石门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得到完美展现,工业建设如火如荼,投资26.75亿元新建了装机容量2×30万千瓦的湖南省石门电厂,投资14184万元扩改了湖南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生产线二、三线,投资1155万元改造了石门玉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的磷肥、复合肥和硫酸生产线,1999年,全县工业企业共有522家,比建国初增加511家,增长46.5倍;比50年代末净增436家,增长5.1倍。
进入二十一世纪,石门工业更是迎来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元体经济蓬勃发展,能源、建材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石门工业进入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加速转换,石门工业呈现出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10年来,投资24.87亿元扩建了石门电厂二期工程,石门火电装电容量达到120万千瓦以上,投资12亿元新建了石门海螺公司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一举淘汰了老式立窑生产的5家企业,减少了环境污染;投资32.5亿元建设了装机容量12千瓦的皂市水库(皂市水电站),投资1.04亿元进行了石门特种水泥公司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等,技改项目和新建企业比比皆是。到2008年末,全县工业企业已有789家,比建国初净增了778家,增长70.7倍,比上世纪90年末净增267家,增长51%。已有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85家,成为湘西北工业发展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工业生产领域快速拓展
建国初期,石门工业是以简单生产为主的私营企业为主,生产仅仅局限在原煤、雄磺开采,加上粗糙的生铁冶炼、砖、瓦、建材的生产,以及铁、木农具的制作等行业,这些极原始而又沉笨的生产过程,工业产品单一,产量微小。1949年,全县仅生产原煤215吨,冶炼生铁15吨,开采雄磺10吨,产出红砖75万块,制作青瓦285万片,加工食用油89吨,加工铁、木、竹到农具4.5万件,发电1.03万千瓦小时。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石门工业由弱小走向强大,由小规模的手工制作走向机械操作和微电脑掌控,时空的变迁、技术的创新、观念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生产井然有序,工业产品推陈出新。2008年,全县原煤产量达71.9万吨、雄磺820吨,生产红砖86753万块、青瓦14420万片、食用油480吨、发电量44亿千瓦小时,比1949年分别增长3344.3倍、81倍、1155.7倍、49.6倍、4.4倍和44万倍。
传统产业在发展状大,新兴产业在日益发展。工业生产领域在快速扩张。石门相继新建了化工、机械、水泥、服装、饲料、电子、饮料等工业企业。2008年,生产化肥65.68万吨、连杆84万支、水泥203.85万吨、服装789.22万件、饲料17.8万吨、饮料7.27万吨;2009年,电子产业在石门兴起,产品已走出国门,销往中东及欧美市场。元至8月已生产电子元件41万只。
三、工业经济效益成绩显著
现在,石门工业逐步形成以电力、建材、化工、原煤、饲料、机械制造六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体系,辅之有服装生产、食品加工等多个产业支持,工业的整体实力日益增强,经济效益日趋显著。
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仅36.6万元,1978年上升到6281万元,增长170.6倍,年均增长19.4%;1999年则完成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171150万元,比1978年净增164869万元,增长26.2倍,年均增长17.04%;1949年至1999年则年均增长18.82%。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石门工业更是日新月异,异军突起,充分显示了石门工业发展之神速。1999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89620万元,2008年则完成640010万元,净增350390万元,年均增长9.2%。1999年工业增加值为101071万元,2008年则达到249193万元,净增148122万元。
新中国建国六十年,经过全县人民的坚强努力,石门由一个偏远落后的山区农业县,逐步发展成了享誉全省的以工业经济为支撑的县城经济强县,创造了今天石门工业的辉煌,更抒写了石门经济发展的灿烂篇章!
[供稿:石门县统计局 喻自设]
[责编:谭兵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