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省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紧紧抓住国家统计局实施统计信息工程扩建项目和我省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契机,确保全省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再上新水平,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全省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全省统计系统广域网的建设。在认真抓好省局到市州局4M数字线路和到县市局VPN的管理、维护与应用的基础上,要加强市局到县市局2M数字线路专网的建设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省市(州)县三级统计专网的互联互通,其中,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要争取在2006年完成到辖区内所有县级统计局2M数字线路专网的建设。
2、提升和规范全省信息安全防范系统。省局要完成网络安全信息系统的测评,利用架构活动目录和域管理策略,实现windows系统补丁的自动分发和漏洞扫描,监测用户计算机,提升全省内网防病毒安全环境,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各市州县统计局也要建立健全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细化安全域划分,完善安全管理办法,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络安全的整体联动。
二、整合网络资源,升级政务管理平台
2006年上半年,省局将使用基于Office2003平台的内部办公系统全面替代原有的双扬“OA”办公系统,将即时通讯、邮件、办公文档流转、系统安全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化平台的统一,逐步构筑以文档管理、事务管理为核心,与网站和业务应用系统有机联系的政务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协同办公。人事管理方面,通过活动目录管理平台,实现真正的人机统一,开发并使用电子考勤系统进行考勤,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资源管理方面,通过该平台的策略管理,对用户权限进行设定和限制,分类管理用户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实现初步的资源整合。各市州县局要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
三、以统计信息网站为依托,抓好统计产品的“网上”发布
把加大网上统计产品开发力度列入工作重点,以湖南统计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平台,科学规划,统一全省各级统计网络发布平台。同时,研究省统计局与省直各部门、中央在湘单位的统计信息网络交换系统的建设,争取政府支持,努力实现我省政府统计的“一站式”服务。
四、加强统计数据资源建设
1、抓好湖南统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省局在2006年7月底前完成编码认证系统、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展现系统的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对全省统计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与发布。省局各专业要将80年代以后的综合数据与2000年以后的基层数据入库,有条件的专业资料年份适当提前,建设各专业、主体数据库子系统。各市州统计局要参照省局模式建设本地数据库系统,至少将各专业90 年代以后的数据加载入库。各县级统计局要采用各种方式做好历史数据的抢救工作。
2、加强基层企业的联网直报工作。要督促各企业事业组织实现统计资料网上直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企业统计上报方式的改革。
3、做好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一是要做好农业普查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制定好农业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做好数据处理程序的各项培训工作,落实经费,准备好环境。二是要完成经济普查后期资料加工、整理,认真抓好经济普查数据库的管理及对社会公众的网上发布工作,特别是抓好经济普查名录库的开发与利用。
五、认真做好《“十一五”统计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宏观经济数据库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
1、省局组建“十一五”统计信息化规划办公室,认真做好《“十一五”湖南省统计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的起草,组织各级统计机构进行讨论修改。在二季度召开全省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十五”统计信息化工作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全面布置“十一五”工作规划。同时,做好向省政府的汇报工作,做好立项工作。各地要创造条件做好本地区相关工作。
2、抓好宏观经济数据库的规划与立项工作,正式启动宏观经济数据库的第一期工程。
六、积极做好全省各乡镇统计站计算机的配备工作
各级统计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向当地政府领导的汇报,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力争在2006年年底前全省各乡镇统计站计算机配备到位。
七、切实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与领导
省局各单位、各市县统计局都要切实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与省统计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相对应的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坚持“一把手”工程、需求拉动、柔性决策的成功经验和指导思想,做出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脚踏实地,狠抓落实。省统计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制定《2006年全省统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省局各单位、各市州统计局工作情况进行评估通报。
[湖南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