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统计是政府统计体系的重要一环,肩负着采集基层统计数据和服务当地党委、政府的双重任务。县域统计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统计体系的整体效能。近几年,我局从龙山实际出发,通过强化基础建设,狠抓数据质量,加强统计服务,统计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已经成为县委、县政府指导经济工作不可或缺的参谋助手。
一、强化统计基础,改善统计环境
统计基层基础始终是县级统计工作的重点,是提升统计能力和水平的保证。
一是抓乡镇统计,做到了机构、人员、职责、制度、业务五到位。我县原有49个乡镇,乡镇统计员均由办公室人员兼任,人员经常变化,加上部分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为有效解决基层统计基础不牢、队伍不稳的问题,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主动与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衔接,借全县乡镇机构改革之机,在合并后的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组建了统计站,共安排63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使乡镇统计人员专起来。我局还以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为契机,在全县开展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各乡镇都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明确了一名副乡镇长分管统计工作,统计站落实了办公用房,配备了桌椅、文件柜等必要的办公用品。同时,制定了乡镇统计站工作制度和统计人员行为规范。
二是抓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全局原有18名在职干部,中专以下学历的占三分之二,无一统计专业毕业生。这样的队伍状况,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统计任务,是十分困难的。2001年末,新的局领导班子上任后,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政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业务上培训。先后选派了上百人次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各专业还利用召开报表会的机会,以会代训,培训人员每年达300人次以上。目前,局机关工作人员中有6个本科生、10个专科生、2个中专生,实现了人员总数未变,学历、知识结构优化,工作能力显著增强的良好转变。
三是抓硬件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硬件环境也是基础,是高水平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首先是改善办公条件。2003年以前,我局只有3间简陋的办公室,4台486以下微机,通过多次向县领导汇报,抓住政府办公用房小调整的机会,新增了3间办公室,1间会议室;增购了计算机,达到全局在职干部人手一机;2005年新购了公务用车,2006年又添置了一些其它办公用品。其次是加快信息化建设。 2003年开通了龙山县第一家政府部门网站——龙山统计信息网,2006年对网站进行了改版,新改版的龙山统计信息网实现了网页自动更新、网上投稿、网上办公、统计数据网上查询等许多新功能。随着全县乡镇统计站计算机全部配备到位,乡镇上报统计数据靠邮寄或人工送达的方式成为历史,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四是抓法制建设,提高基层报表“三率”。加强统计普法执法是促进基层基础工作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局先后五次向县人大和县政府领导作专题汇报,得到了县人大和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每年县人大财经委、县政府法制办与县统计局联合下发统计普法和执法检查文件,派人自始至终参加统计普法培训班的学习辅导和统计执法大检查。通过加强与县政府办系统、经贸系统、农办系统、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及各乡镇的联系,每年举办了三期以上统计法规培训班,参学人员达1000多人次。通过统计法规培训,增强了基层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基层报表的上报率、准确率和及时率。
二、重视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信誉
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是做好统计服务、实现统计为民的基础。我们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入手,用制度保证数据质量。
一是实行县级统计数据上报审核制度。县统计局成立了统计数据督查评估小组,由局长任组长,负责全局的数据督查评估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督查审核各专业的统计报表数据质量,重要统计数据须经局长审核把关;建立了报表、说明、分析、总结和信息“五位一体”的工作制度,有效保证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是建立跨部门企业统计报表管理制度。针对企业改制后企业统计人难找、表难收、数不准的现象,我局向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第一,要高度重视企业统计工作,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县经济局、县乡镇企业局及有关部门配合县统计局,对企业统计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对屡次迟报或拒报统计报表的单位,按统计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第二,要加强统计力量,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规模以上工商企业必须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统计人员,各单位统计人员由县统计局统一组织培训,参加全省统计资格证考试,持证上岗。第三,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报表由县经济局负责催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统计报表由县乡镇企业局负责催报,县统计局负责基层报表的审核、录入、汇总。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减轻了统计部门催收报表的工作量。
三是实行乡镇统计数据层层审核制度。各乡镇统计人员首先对各村上报的统计基层表进行审核,汇总表在上报县统计局之前,先报乡镇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加盖公章;实行了乡镇统计报表报送登记、催报、检查、审核制度,确保了乡镇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规范了乡镇统计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了乡镇统计报表的源头数据质量。
三、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统计地位
服务是统计工作的主题,也是统计职能的要求,更是提升统计地位的需要。
一是及时提供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目前,县委、县政府领导对经济运行状况十分关注,为满足需要,我们总是确保报表出来的第一时间将数据和分析报告送到领导手中,这些数据和分析报告都是领导随身携带的常备资料。由于我局的经济形势分析及时、客观,在县直部门中独树一帜,已逐渐显现出品牌效应,为县委、县政府指导经济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积极开展专题调研。近年来,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每年的统计分析达40多篇,很多材料得到县主要领导的批示,有的在省、州评比中获奖。我们撰写的《龙山县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存在问题及建议》一文在全州统计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龙山县乡(镇)村(居委会)统计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在全省统计科研中立项并得到重点支持,《龙山县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及对策建议》、《农民增收难在哪里》、《全县贫困状况分析》等调研报告,均获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好评。
三是大胆探索,大力开展个性化统计服务。近年来,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指导工作的需要,在上级布置的报表之外自行设计了一些个性化统计报表。如针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渐形成,设计了农村特色产品统计报表;针对全县8万余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设计了劳务经济统计报表;针对投资多元化的新格局,设计了民营经济统计报表等。这些个性化报表,对于我县发展民营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发挥统计监测职能,抓好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为推动龙山经济全面发展,抓好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考核的建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分别通过和批准了这个提议,并于当年实施。真正发挥了统计监测的作用,促进了各乡镇经济发展,也有力地提升了统计工作地位。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龙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一定以此次全省统计工作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探索边远贫困地区统计工作的新路子,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做出统计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