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普查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之举,对我国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在普查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普查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与新挑战。随着农业普查的深入,通过与农户面对面对接触,以下有几个不利因素制约着农业普查的正常开展,成为农业普查数据真实可靠的绊脚石。
一是基层干部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乡镇干部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一些乡镇政府不按普查方案办事,而沿用过去的老套路,不入户登记而坐在办公室填普查表。有的乡镇培训没到位,导致村党普查人员面对普查表各项指标束手无策。少数村干部自身素质较差,对培养普查的年轻干部不热心,使农业普查工作处于一种瘫痪状态。
二是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农业普查发展的需求。随着大批劳动力开始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农村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甚至有一部分党组成员外出务工或对农业普查工作坐而论道,有目无睹。农村党组设置仍然停留在传统划分的模式上,其形势与农业普查工作不相一致,给农业普查的组织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三是乡镇领导带头性作用发挥不明显。领导的带头作用对普查指导员、普查员起着一定的示范和鼓舞。个别领导接下担子,不愿去落实普查的各项程序,行动上的带头性日益衰退。同时,有一定知识的普查人员经常外出,而留下的其他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偏低,由于没有建立普查的各项制度,影响农业普查开展就日趋严重。
四是经费问题进一步抑制了普查的开展。国务院关于分级负担普查经费的要求,乡镇普查办积极筹措普查经费,少数乡镇农普经费实行年度预算,实行经费“实报实销”制度。在两员的经费保障上,不少乡镇按每户1至3元的误工费以责任制方式发放。但根据历次普查的经验,实行“实报实销”的方式,经费落实比较差,乡镇农普经费保障不力;在两员的补贴发放上,与实际日工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足额到位。
农业普查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许多问题给基层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来规范农业普查如期开展。
一、必须提高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
提高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要求我们对普查各阶段工作要“谋早、谋准、谋实、谋深。”谋早,就要有超前意识,要善于对比进度,做到工作早谋划,计划早安排,存在的问题早研究、早协调,这样,才能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减少工作上的被动局面,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谋准,就是要把握上情,下达基层,找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以上级部门要求为工作重心,制定出符合当地普查切行的方案。谋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结合实际抓普查,准确把握好本地普查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研究和落实各个阶段的具体措施,就农普抄录来讲,保质量、求准确是硬道理,没有半点价钱可讲,必须严阵以待,来不得半点粗心。谋深,就是要积极研究影响农业普查全盘性、突出性问题,特别是入户登记、快速汇总、手工抄录等暴露出的问题,都是需要准确把握、值得钻研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对待,未雨绸缪。
二、必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业普查各阶段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角点。普查任务之艰巨,问题之繁杂,因此,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特别是农普骨干要加强农普业务知识的学习,吃透农普方案,掌握普查条例,培养一支精干的农普队伍,与农户打成一片。从农户反映强烈的困难,以及普查中发生的摩擦,拿出切实的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坚持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拿实在措施,出真实数据,做扎实工作。每个普查人员要做到基本情况清、普查数据准、服务信息熟、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建立科学合理、程序严密、行之有效的运行制度,从源头上根除虚报、瞒报的滋生和蔓延。
三,必须提高工作作风的能力
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办事一阵风,做什么事都开始风风火火,轰轰烈烈,后来确淡然处之,偃旗息鼓,正所谓再而衰,三而竭。最后不了了之,草草收场。这种工作作风在各地或多或少存在于各项工作这中。但对于农业普查这种关系到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的真实性,就来不得半点虚假!犹其是我们的各级领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饱满工作热情来对待农业普查工作。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圆满完成我国这一伟大的历史工程,而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双牌县农普办周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