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省会长沙,召开为期近一周的《全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布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培训市州、县市区两级业务骨干,全面布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省政府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省长杨泰波将对这次会议作重要批示,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局长马勇要求我们把会议开好。在大会拉开序幕之际,我受两位领导的委托,向到会的市州、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同志前段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你们的到会表示良好的问候!下面,我结合这次会议的任务,谈几点意见。
一、要充分明确各级业务骨干的历史责任
农业普查,是由国务院决定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意义在于摸清农村家底,把准农业脉博,关注农民生计。一年多来,各级人民政府都已下发相关文件,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了工作责任,要求认真搞好农业普查,盘点三农真实状况,以科学决策发展大计搞好普查工作。目前,《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已正式下发,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逐级贯彻方案、培训方案,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关键时刻。8月31日,也就是4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同志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总结前段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情况,部署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杨泰波副省长代表省人民政府,进中南海签署并领回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目标责任书》。
现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培训好各级业务骨干。因为方案的贯彻落实,必须依靠一支训练有素的普查队伍。这支队伍必须经过培训,其中,业务骨干的培训更为重要。国务院农普办要求按照乡镇1-2人、县一级3-4人、市一级4-5人、省一级6-8人层层落实。全国要组成一支超过5万人的农业普查骨干队伍,这支队伍要成为全国700万普查人员的领军人物。目前在座各位的名单都已建库。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率先对你们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你们成为下一步全省各级大规模业务培训和方案落实的“种子”。
可以说,这次普查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在座各位肩上。前不久,我们已在常德市汉寿县进行了省级综合试点,对《方案》进行了实战演练,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期望通过这次同志们的强化培训,使大家成为全省精通《方案》、牵头贯彻《方案》、领军执行《方案》的中坚力量。
二、要准确把握《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的特点
这次农业普查方案的设计,围绕着更好地实现本次普查的目的,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组织试点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经过多次修订完善后制定的。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思路比较清晰。《方案》充分体现了认真搞好农业普查,服务建设和谐农村这一目的。一方面力求涵盖“三农”信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数据需求;另一方面又考虑了现实的统计能力和基础,对不易理解、不易搜集、费时费力的指标,一般没有考虑,以减轻第一线调查的工作难度。
二是重点比较明确。本次普查规模之大,举世瞩目。是一个基于农业、农村、农户“三农”为一体的普查,涉及面非常广,内容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农村社区环境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农业和农村投资情况、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以及农民生活质量情况。但整个普查内容的重点却紧紧扣住“三农”发展政策和规划制定的要求,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特征。其亮点在于能够从输出地和输入地较全面的反映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能够反映土地承包和流转、农民家庭生活设施、农民享受社会保障的现状,这些都是常规统计中难以取得的比较完整资料的内容。
三是内容比较科学。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从统计标准、普查范围、指标设置、指标定义、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统计调查的衔接与可比。首先,在普查对象、范围的界定上,方案对普查对象和地域范围的界定兼顾了常规农村统计、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三农”政策实施、以及统计上城乡划分对农村的界定,既可以有效地在这些不同口径的范围之间实现转换,又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本次农业普查结果不仅能区分出城关镇中的行政村以及城关镇以外其他乡镇,能与常规农村统计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衔接,也能区分出与城镇的连接程度,与最新城乡划分衔接,还能区分出农业户籍人口等,与一些涉农政策的实施对象和范围进行衔接。其次,在统计标准上,全部采用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行政区划代码标准》等国家标准。第三,在指标设置、指标定义和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充分考虑了与其他统计调查和普查的衔接,同时还参考《世界农业普查方案》和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普查方案,尽量使方案具有国际可比性。
四是方法比较可行。这次普查方案经过了全国性的两轮全面的、大范围的试点和其他专题试点,以及各省组织的综合试点,可以说,这个普查方案是一个经过了实践初步检验的方案。通过试点和专家咨询,普遍认为方案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新意:
首先,是问卷设计人性化,实用性强。一是针对光电录入数据处理的特点,为每一个指标和问题设计了预填处和抄录修订格,方便现场登记,减少转录工作强度。二是在住户问卷中设计了每一模块的口语化的提问。三是对于需要不同普查对象填写的问题,设计了提示。四是将重要平衡关系和说明直接写在普查表上,以便普查员现场准确登记。五是每一个必须填报指标的指标号带下划线,提高审核效率。六是所有调查对象填写问卷不超过2张,非农业生产经营户只填写1张问卷,节约调查时间和成本。七是使用A4纸问卷,方便普查员携带。整个普查方案注意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更贴近了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其次,是实施细则具体化,可操作性强。通过对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实施过程进行反复研究,对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方案进行认真学习,对农业普查综合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并在认真倾听基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普查的普查员文化程度较低、普查经验较少的实际情况,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对清查摸底、现场登记、数据审核、数据转录、手工汇总等重要工作步骤、技术规范、相关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注意使这些规定有可操作性。比如说,普查原则中,农村住户采取“有户就查”的原则,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采取了“以地(设施)找户”的原则,操作起来简单易行。整个方案把各种比较容易模糊,容易混淆的问题,都给予明确,使大家遇到问题都能直接找到答案。
三、要圆满地完成本次学习的任务
同志们,你们是本次农业普查的领军人物。这次学习回去后,要靠你们把普查方案中的要求完完整整地贯彻落实到市州、县、乡、村各级普查机构和人员中去,肩负着具体组织普查工作“二传手”的重任。为此,大家务必高度重视和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切实学习好《方案》。下面,我对这次会议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当好老师,先当好学生。尽管在座的各位都是各地的精兵强将,有些还参加过第一次农业普查或其他普查,但本次普查任务重、新情况多,大家千万不可马虎。为把《方案》学好、学透,以便不折不扣的贯彻下去,一定要先当好学生,虚心学习,精通了《方案》后,你们才会是合格的老师,才能将所学的东西全部而且不走样地传授下去,从而保证整个普查工作严格按照《方案》的统一要求进行,保证各地普查结果真实可比而不出偏差。如果自己是“半桶水”,回去讲课是会误导基层同志,导致操作上的误差,从而毁掉整个普查。同时,你们还要担负指导、检查基层和普查员现场调查工作的重任,如果自己的业务不熟练,对方案的理解一知半解,甚至凭想象去指导工作,普查数据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的。对此,大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当好学生,学好方案,接好普查方案的这个接力棒。
二是要认真预习,勤动脑子。《方案》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包括了普查表表式、普查表填报说明、普查表审核方法、普查工作细则,详细规定了普查各个环节的工作规程,包括组织机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选聘、培训,普查区的划分,普查地图绘制,清查摸底,登记和复查,地址编码,普查表管理,手工汇总,质量控制和验收,数据处理,事后质量抽查,以及住户普查长表方案和农业用地调查方案,等等。这次普查共设计了5张表,涵盖近600个指标。尽管这次培训完全参照了国务院农普办在青岛培训的模式,安排了5天时间。但据参加国家级培训回来的同志讲,时间还是非常紧的。所以,省农普办在发出本次会议的补充通知时,就要求大家及早预习《方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在课前都要坚持预习。对于从来没有参加过普查工作的同志更要通过预习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指标解释、各个工作环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保证听课效果;对普查工作有一定了解的同志,要认真思考普查表的访问技巧以及各项工作细则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方案中可能还存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参加培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训的目的,如果事先不预习,听课时跟不上,整个培训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三是要专心听课,勤做练习。5天的课堂学习很宝贵,大家务必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积极讨论,尽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消灭在课堂内。在上课时,大家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把单位的工作放到一边,把自己的私事也放在课后再解决。有问题或没有听懂的地方要先记下来,课后与讲课的同志再进行交流和探讨,或者在专门讨论的时间里进行讨论。分组讨论时大家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培训的内容。本次培训中,省农普办为严格把握培训质量,还为大家准备了相当数量的模拟考试题和练习题。希望大家认真完成,把《方案》学深,学透。
四是要把握重点,融会贯通。尽管普查的内容很多,普查方案很庞杂。但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的学习,对已经熟悉和了解了的内容可以少花一些时间,对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内容要多花一些时间,有效、合理利用有限的培训时间。从普查方案的内容来看,大家在培训中要重点学习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普查的对象和范围的界定,尤其是普查中农村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保证在普查中不重不漏;二是普查表中每个指标的口径、范围,要清楚哪些项目应该包括在内,哪些不应该包括,保证普查数据的一致性;三是普查的实施细则,重点要掌握每项工作的具体操作,保证普查各个环节操作的规范性。
最后预祝同志们身体健康,祝这次会议任务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