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MPS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国在继续实行WPS体系的同时,逐步引进产生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984年至1992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该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MPS体系的部分内容。1992年1月,国务院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论证,通过了这个方案。同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一体系。

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经济分析和管理部门逐步放弃了MPS体系的有关指标,转而采用SNA体系的有关指标研究经济情况、制定经济计划和政策。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相应国家纷纷放弃MPS体系,采用丁SNA体系。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1993年SNA正式出版之后,许多国家根据这套新的国际标准对各自原有的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修订。针对国内外客观情况的变化,我国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1999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进行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就是这次修订的最终结果。它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了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新的规范性文本。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试行方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取消了其中的MPS核算内容,清理了基本概念,修订了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补充了核算内容,修改和细化了有关表式的指标设置,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

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较短,又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严重挫折和两种不同类型核算体系的转换过程,因此,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最新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核算体系相比,修订后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它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国家统计局
2002年10月
 

     前言

     综述

     基本核算表

     国内生产总值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国际收支表

     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帐户

     附属表

湖南统计信息网  湖南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 版权所有        湖南省统计局宣传中心 设计 制作 维护

如需转载或使用本网站信息资料,请与我们联系并注明来源  联系电话:0731-2212444  联系邮箱:fhsc_hn@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