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普查是我国继经济普查后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我国过去进行的农业普查中,由于种种原因曾出现过一些普查数据质量问题,影响了数据结果的全面性和使用价值。那么,如何提高农业普查的数据质量呢?笔者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规定,结合过去多年农村工作的经验,认为搞好农业普查工作,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做起。
第一,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宣传方法,高强度、深层次的宣传农业普查的知识内容、工作要求和目的意义。特别对涉农的个体经营户相对集中的场所,宣传要有针对性,尽量贴近实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只有宣传到位了,才能为农业普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精心选配普查人员,为搞好农业普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普查人员素质的高低是保证农业普查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农业普查工作前,必须把选配普查人员跟普查工作结合起来,用普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来衡量被选配普查人员的基础条件和综合能力。选配农业普查人员要有针对性,适当选配一些对“三农”工作有经验的人员,要让一些工作能力强、知识面广、为人正直、社会经验丰富、自身素质强的人员参与到农业普查工作行列中来。
第三,明确普查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农业普查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组织难度大、协调困难多,特别是涉及农民非常敏感的经济收入情况更是如此。因而,责任落实必须要到位,除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外,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要经常检查和过问农业普查工作,帮助解决农业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起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责任,并按照职责,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普查人员要做到行列分工、专业到位、责任到人。对于个体经营户可以采取分条、分块的方式,专人专管,真正做到条块结合、不重不漏。
第四,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普查质量-。业务培训是否到位是直接关系到农业普查数据结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开展普查工作前,必须把农业普查的范围、对象、内容等要求传授给参与普查活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直接接触业务的普查人员。通过业务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第五,根据农业普查范围比较广的特点,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获取调查资料。即除正规的有诚信调查对象外,可以对一些调查范围内的诚信度较差的调查对象采取特殊的调查方法来获取调查资料。
第六,出台奖惩措施,严格奖罚兑现。在开展普查工作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普查工作考核方案》,普查工作结束后,要认真组织总结评比和考核兑现,把普查人员的工作业绩、普查差错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分别奖惩那些对农业普查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和造成不良影响的普查工作人员,以维护普查工作的严肃性。
第七,加强巡查督导,确保依法普查。开展统计巡查督导就是要从制度上强化对农业普查工作的监督,督促普查人员在普查过程中严格执行《统计法》、《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等法律法规,保证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的职权,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现象的滋长蔓延,提高农业普查数据质量,维护普查工作权威。
[资兴市统计局 刘学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