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马召开著名的联合国世界粮食会议,会上形成了最初的粮食安全概念。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为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40多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粮食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和两极分化,全球粮食短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一、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格外突出,与此相对应,关系到亿万人民基本生活的粮食安全问题仍在困扰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环境的退化,加剧了世界政治及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1、粮食供给形势严峻。从世界谷物的供求情况来看,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受人口增长、自然灾害、资源退化、城市化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粮食产量呈略下降趋势,全球粮食供给的压力日趋紧张。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虽然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由于地区贫富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再加上粮食产、销分布结构不均衡的现象存在,势必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仍有超过8亿的人口处于长期饥饿状态之中,每天有近2万人因饥饿而被吞噬生命。饥饿问题仍然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难题,全球因饥饿与营养不良造成死亡的人口数量已超过因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死亡人口数量的总和。
2、粮食价格日益飚升。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近年来呈加快之势。据调查,仅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在过去的3年中也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2008年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宣布, B级大米出口报价由每吨580美元上涨到760美元,创20年来的新高,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仅在一天之内就让米价暴涨了30%,随后,泰国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吨的天价,比3月份的同期米价几乎翻了一倍。米价的飞涨,让很多国家不约而同的展开了一次“禁米运动”。世界产粮大国相继宣布限制粮食出口,这给全球粮食安全增加了新的压力。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全球粮价上涨已在37个国家引起粮食危机,海地、基纳法索、喀麦隆等国先后因食品价格飙升引发骚乱。粮食安全问题急剧恶化,直接危及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3、粮食质量分化严重。目前全球粮食质量普遍存在问题:一是地区差异大。发达国家因粮食质量结构较好,出现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人员比重不断上升,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膳食总热能淀粉食物所占比例在70%以上,且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摄入不足,膳食营养质量差。二是受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存储条件及加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供给中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无法保障。
4、粮食储备压力增大。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粮食消费量却日益增长,这必然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年初169天的水平,小麦、糙米、大豆和玉米期货都处于多年来最高点。据此,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粮食储备将跌至4.05亿吨,较去年减少5%或2100万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二、郴州粮食安全问题的形势与分析
目前,郴州粮食供给处于紧平衡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全市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使粮食生产困难增多,形势严峻,稍不抓紧将出现粮食短缺局面,加上受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大环境的影响,全市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粮食种植面积有所下降。2007年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335.0千公顷,比2005年减少1.9千公顷,减少0.6%。影响粮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增多,导致全市耕地面积减少。 2007年全市年末耕地面积为226.9千公顷,较2005年减少0.8 千公顷;人均耕地保有量为1.0亩,比2005年下降2.0%,比全省人均水平低0.08亩,人增地减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影响粮食复种指数下降。2007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复种指数为147.7%,较去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受种粮效益低的影响,部分农户为追求农业生产利润,改变原有种粮习惯,双季稻改单季种植的现象增多。三是部分地区耕地抛荒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受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少部分水毁地、缺水地无法耕种。另一方面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过度,部分地区出现无人种田现象。据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7年全市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40.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5个百分点。
2、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急剧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提高。2007年底与2008年4月份价格比较,全市化肥价格上涨较快:碳铵上涨34-81%、过磷酸钙上涨56-72%、尿素上涨23-30%、氯化钾上涨70-112%、复合肥上涨43-57%,种子、农药、除草剂等其它农资价格涨幅均在8-12%,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惠农支农政策,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粮食生产收入相对较低,多数农民为追求经济效益,只有改种其它农作物产品。
3、粮食销售价格持续走高。受国际国内粮食供求关系、生产资料价格剧涨、国际油价攀升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价格飚升,我市粮食价格也受大气候的影响上涨较快。截止今年4月底,市场早稻均价每百斤从年初80元,上升到89元,上涨11.3%,同比上涨13.3%;中晚稻均价每百斤从年初85元,上升到92元,上涨8.2%,同比上涨22%。日益上涨的粮食价格给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粮食安全保证带来了新的压力。
4、粮食供需关系日益趋紧。虽然农民向市场提供的商品粮近年来略有提升,但仍难以满足城镇人口、移民人口、受灾人口、农村自然缺粮人口的需求。2005-2007年,全市农民提供的商品粮分别为46.1万吨、51.07万吨、53.64万吨,但与全市粮食正常消费需求仍有一定缺口。为保障全市粮食供求平衡,只有通过外调粮食和动用库存粮食来解决,使全市粮食储备量减少。据统计,2008年初全市粮食经营者粮食库存仅为13.61万吨,比2007年减少6.87万吨,同比下降33.5%,按人均每天消费0.47kg(根据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户调查加权结果推算)计算,全市库存供粮仅能维持62天,低于国家储粮的总体水平。
三、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思考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目前,郴州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全社会的首要任务。
1、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推进。一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从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充分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切实加强粮食保护措施,严格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粮食保护价,坚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二要加强农资和农产品市场调控。积极扶持化肥生产,加强农用柴油市场调控及各种农资价格的监管,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确保价格基本稳定。三要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控制非农业生产用地审批,保证人均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下降,切实加强荒芜地、贫瘠地的改良与改造,积极做好水土保持、改水改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洪抗旱能力,着力提升耕地的生产效率。四要坚持“米袋子”责任制。强化各级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和稳定商品粮基地。五要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引导力度,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鼓励部分有技术、有能力的年轻人回家充当新型农业发展的领头雁、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粮食质量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既是加快新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保证,各级、各部门要将科技兴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一要加强农业知识的推广。农技部门要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设立日常咨询中心、办示范基地等措施将现代农业科技传送到千家万户。二要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各级政府要积极兑现各项农机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带头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机操作能手,促进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到集约性的转变。三要抓好高效优质良种推广。在抓好优质稻、超级稻全面推广的同时,要积极与国家相关粮食品种研究机构进行合作,鼓励领头农户大胆试种高、新、特、优类粮食品种,支持农业企业对现有粮食品种进行改良,走自主创新之路,并逐步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大面积推广创造条件。
3、积极整合资源,实现农业产业整体升级。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抓好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的生产效益。一是转变农业经营模式。逐步改变现有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大胆探索家庭联产股份制,积极培育公司、基地、市场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坚持合理、节约、循环利用资源的原则,积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努力发展高效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三是优化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减少酸雨,防治沙化,减轻“三废”污染;保护和节约用水,克服水资源的紧张;加强施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坚决杜绝只求利益,不讲保护的掳夺式生产,通过加强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来促进农业生产和自然发展齐头并进,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强化粮食储备,增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真正、足够的粮食储备,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得到保证。因此,各级一要健全各项粮食储备机制。建立粮食储备预警体系,根据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及国内粮食安全的实际,科学定位粮食储备警戒线,保证粮食储备的合理化。实施粮食储备责任制,对主要负责人、重要岗位责任人确定严明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单位和个人工作积极性。二是要改善粮食储备条件。在对现有储备条件进行改善的同时积极扩大储备能力,认真做好粮食储备中的防潮、防虫、防鼠、防损工作,利用科学技术做好粮食保质期的延长,提高陈粮的质量。三是加强粮食储备监管。实施粮食储备巡视制度,加大粮食储备情况的审计力度,严格开展粮食储备专项检查和执法检查,对虚报粮食存储量等祸国殃民的现象进行重点查处。四是鼓励民间建仓储粮。将民间储粮作为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和国家粮库储粮的补充,充分发挥民间储粮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要采取激励措施,积极促进粮食主产县的农户广积粮。
5、完善低保体系,保障弱势群体粮食安全。社会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基础,做好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粮食安全救助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财力投入,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员进行及时救济,对因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引发的缺粮短吃人员进行粮食供给,保证每个人的生活必须口粮。二是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通过提高低保标准、发放物价补贴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三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在加强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建立粮食安全基金会,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保证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