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2005年度统计工作会议 > 2005年度统计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有序推进经济普查准备工作进程

邵阳市统计局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2004年,自经济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局、省普查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支持下,邵阳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准备阶段的工作紧张有序,颇有成效,集中表现了“快、实、严”的特点。

    一、工作部署突出一个”快”字

    1、普查机构组建快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我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发出后,局党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随即向分管市长作了汇报.之后,市长常务办公会议专题听取了统计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决定:经济普查是国务院布置的重要工作,一定要认真搞好,要尽快参照省政府的模式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并要将责任层层落实。2月24日,我们就组建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戴松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统计、计委、宣传、财政、民政、税务、工商、质监等22家单位负责人组成。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亦正式挂牌成立;县级普查机构亦于4月底先后组建完毕;5月底,乡级普查机构组建完毕。

    2、上级精神贯彻落实快
    2月27日,市人民政府以市政发[2004]7号文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市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文件就本次经济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普查的内容和时间、普查的组织和实施、普查的经费和普查的要求等六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之后,各县(市、区) 也相继下发了文件。3月17日,市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动员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区)长,县统计局局长,市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及市直有关单位100多人。会议就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发出了总动员令。之后的办公室主任会议,宣传工作会议,综合业务培训会议,我们都及时地把省办的精神传达到县(市、区)。

    3、“突发事件”处置快
    普查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尽管有严谨的普查方案,但仍不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对这一问题,我们实行“首问责任制”,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处理。如对基层普查员和普查机构反映的问题,我们既要求向上级反映,同时也要求将结果反馈给基层。如对本次普查中出现的问题解答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我们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既充分利用邵阳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及时上网,又及时用电话通知县(市区)。如对本次普查中单位清查表和正式登记表滞后的问题,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尽可能快地将普查表发放到基层。

    二、工作开展把握一个“实”字
   
    本次普查任务之重、难度之大、要求之高超过以往历次普查,为此,我们脚踏实地,既遵循国家的普查方案,又结合邵阳的实际,开拓创新,工作开展把握一个“实”字。从预算的编制到领导联系县(市、区)工作包片责任制,从普查经费的落实到普查所需计算机设备及环境的准备,从工作流程、普查方案的制定到普查宣传活动的安排等等,我们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普查工作的每一个进程。

    1、从实际出发编制经费预算,落实普查经费
    我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十分紧张,每年的财政缺口较大。我们在争取普查经费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向市政府、市人大领导汇报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以及上级指示与要求,争取领导的认同和支持。二是理解领导的难处,了解财政的困难,从财政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制普查经费的预算报告,重点放在落实上面。制定下发了《关于安排第一次经济普查专项经费的通知》(邵经普办[2004]2号),对县市区的经费预算安排我们提出按总人数计算的基本原则,以指导县级普查经费的预算编制。由于整个普查工作在年初启动,各级财政预算已经编制完成,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做出种种努力,市本级挤进财政全年预算20万元,在3月底落实到位启动资金10万元。各县(市、区)也都赶时间在同时编制了经济普查经费预算报告,各级政府在4月份之前都相应地安排落实了启动资金。

    普查经费是普查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查经费的开支项目更多,普查经费的落实显得更加重要。在没有赶上财政年度预算最佳时机的情况下,我们将争取普查经费的工作重点放在落实上。一是嘴勤。我们抓住一切时机,向市政府、市人大、市财政领导勤汇报进展,每一个普查小阶段的进展步骤,每一笔经费的去向以及下一步经费的需要等工作情况,在得到众多领导对我们工作的首肯时,也得到了一笔笔普查经费的落实。同时也不厌其烦地恳请政府人大主要领导利用会议等一切机会督促县级政府领导重视普查工作,抓普查经费的落实。常务副市长戴松林不仅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强调了于幼军副省长“如果有谁因为经费不落实而影响普查工作的,就将追究谁的责任”的指示,11月底,在听取了我们工作汇报后,当即亲自给每一位常务副县(市、区)长挂电话,督促普查经费的尽快落实到位,给予了全市普查工作的极大重视和支持。二是腿勤。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们总是保持与财政部门的密切联系,对批复的每一笔普查经费从不延误时机,及时拨付到账。2004年,我们在4月和10月份,两次组织督查组,对县市区的经费落实等情况与县级领导交换意见,督促其经费的落实。据统计,2004年市县两级共安排落实到位普查经费255.5万元,其中县级195.5万元,县平均16.3万元。市本级争取落实到位60万元,其中有40万元就是从市长专项资金中解决的。

    2、分工明确,责任抓落实
    本次经济普查是建国五十多年以来开展的第一次大型的综合国情国力调查,没有经验可借鉴,但其任务之重、难度之大、要求之高超过了以往历次普查。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不仅要遵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做为全国、全省一盘棋中的每一个环节,按部就班、扎扎实实推进全市普查工作的每一个进程,还要树立开拓创新思想,利用基层工作经验的优势,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自行摸索,积极稳妥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如本次普查我们按照普查工作的要求和专业特点,办公室下设了7个调查组,明确了每个组的职责人员分工、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理顺了普查办与专业的关系,做到了专业与普查两不误,普查与专业齐头并进。

    3、物资准备工作抓落实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省经济普查办公室《关于市州县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计算机设备及环境的通知》精神,我们就全市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计算机设备及环境要求进行了认真研究,下发了《关于经济普查数据处理所需计算机设备及环境的通知》(市经普办[2004]6号)。全市共添置计算机设备55 台,其中市本级通过招标采购了10台。加上国家下发的设备,各县(市、区)的计算机设备基本上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其中邵阳县经普办通过这次普查还为19个乡(镇)配备了计算机,为以后的普查数据处理和建立健全统计基础工作做好了物质准备。

    4、开展经济普查理论与课题调研有实效
    为了配合我市经济普查工作的开展,总结历届普查工作的经验及教训,探讨新时期普查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办法,我们积极组织,踊跃参加全省统计学会和省经济普查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全省经济普查理论与实践研讨活动。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统计局局长肖曼辉带头写出了《借鉴工业普查成功经验,搞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的论文。市局与各县局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全市共写出论文10余篇,大多得到了省局经济普查专网的采用。其中3篇论文成为全省经济普查理论研讨会的发言材料,是14个市州之最。

    5、普查试点工作结合邵阳实际
    普查试点,做为我市本次经济普查摸索经验,寻求成功之路的有效途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对邵阳来说,限额单位不多,但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如何获取这方面准确、完整的情况和资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市普查领导小组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试点的总体指导思想。戴松林副市长对这次试点工作非常关心,高度重视,专门拨付10万元作为试点经费,试点登记的当天还亲临现场,入户调查,了解情况。市长的行动,极大地鼓舞了普查员,也调动了被调查对象参与普查的积极性,同时又很好地宣传了全市的经济普查工作。试点工作获得圆满成功,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体经营户的普查资料获取上,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整个试点工作从8月10日开始至9月5日基本结束,历时近一个月。从制定普查试点方案,到试点工作的动员会;从对100多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进行业务培训,到对全镇范围内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的地毯式清查和普查表的模拟上门登记;从对普查表进行审核,到综合汇总;从对一个村和一个居委会进行质量抽查,到召集部分普查员和指导员以及县普查办的主要业务骨干进行经验总结。整个过程我们都严格要求,把它当作一次真正的普查来进行演练。既要求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同时更将务实求真从严的普查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传输到每一名普查员的思想中。

    6、经济普查宣传工作重实效
    本次经济普查,难度大,任务艰巨,是以往历次普查所没有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才能圆满完成。宣传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实效,直接影响普查的质量。因此,从普查工作一开始我们就将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领导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7月1日,市经普办、市委宣传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我市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的通知》,制订了宣传工作计划。7月9日,邵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经济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拉开了我市经济普查的宣传攻势。全市各新闻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意义和要求,为经济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10月10日,我们又成立了宣传领导小组,从宣传部和新闻单位专门抽调人员,充实力量,加强了普查宣传工作的力度,同时又制定下发了《邵阳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经济普查宣传动员工作实施方案》,全市普查机构也同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到目前为止,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共在“中国经济普查网”、湖南省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信息报、邵阳日报等多种新闻媒体播发稿件100多篇次,其中市普查办专门设计印制了“邵阳经济普查简报”,2004年共编写了23期,及时报道了全市经济普查各阶段开展的各项活动,其中大部分被国家和省网采用。

    在基本单位清查的宣传周活动中,全市召开了电视电话会,常务副市长戴松林发表了讲话,并向被调查对象发出了公开信;政府在邵阳火车站前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打出了经济普查的宣传口号,每天滚动播放。各县、市、区分别在当地张挂了宣传横幅,悬挂了宣传气球,张贴了标语,有些还出动了宣传车,播放了宣传磁带,宣传形式多样,宣传效果明显。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天锡于12月2日发表了电视讲话,向全市人民发出了经济普查的总动员令,拉开了全市经济普查宣传月的序幕,随即各种大型的宣传活动蓬勃开展。为配合宣传月的到来,6块巨型的经济普查宣传广告牌在11月底就已经矗立在了市区的几个主要交通要道口,市普查办印制的《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经济普查的通告》和常务副市长《致经济普查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分发到了每个村寨和每一位调查户手中;电视台设立了经济普查倒计时,12月17日和29日,两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学生上街游行宣传活动,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次。12月24日,常务副市长戴松林又主持召开了乡(镇)长、办事处居委会主任参加的全市经济普查再动员电视电话会议。27日组织大家收看了省政府经济普查的电视电话会。各种宣传声势轰轰烈烈,反响强烈,基本做到了电视有影,报刊有文,广播有声,家喻户晓。

    三、 工作质量狠抓一个“严”字

    普查成功与否,取决于普查的质量,在经济普查的每个环节,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求围绕一个“准”字而动,在质量控制上狠抓一个“严”字。由于抓得“严”,才使我市的工作有序推进,单位清查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才使我市的整个普查工作得到了省督查组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1、建立严格的奖罚措施
    2004年3月17日,根据市长常务办公会议的要求,在全市经济普查动员大会上,各县市区常务副县(市、区)长代表本地区与市政府签订了《邵阳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目标责任状》。责任状从责任目标到奖罚办法,如普查经费的落实到位,物资设备的准备,普查数据差错率的标准等,都作出了严格规定。

    2、单位清查审核评估严控制
    基本单位清查是本次经济普查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实际上就是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量很大,时间要求也非常紧。因此我市的单位清查工作是在全市普查工作者两个月的辛勤苦战下,于10月20日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方案,准时将单位名录库和综合表上报省普查办。

    由于单位清查是本次经济普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整个普查的质量,因此我们始终将“质量意识”贯彻到每一个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围绕一个“准”字而动。选调“两员”力求高素质,业务培训力求高质量,区域划分、地图绘制为的是不重不漏,加班加点为的是争时间,补遗漏。

    在基本单位清查数据处理中,我们制定了数据处理质量评审表,历史数据比较表,部门数据比较表;采取专业联动、集中审核,严把审核评估关。大量细致、全面、严格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全市单位清查的数据质量和上报时间。

     
   
 

 ◎  围绕当地经济发展 努力为党政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01-16)

 ◎  创文明机关 树全新形象 (01-15)

 ◎  借东风 抓机遇 开创统计新局面 (01-15)

 ◎  与时俱进 奋力推进永州统计工作新局面 (01-14)

 ◎  突出重点 克服难点 努力推动统计工作协调发展 (01-14)

 ◎  形式多样 注重实效 (01-14)

 ◎  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 努力实现“两网一库” 建设目标 (01-12)

 ◎  以人为本 以德立身 举才为重 建立学习型统计人才队伍 (01-11)

 ◎  开发统计产品 发挥服务职能 (01-11)

 ◎  创建“四型”机关 彰显统计文化 (01-11)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