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在省统计局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局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统计局实施"十五"统计信息化建设和湘潭市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契机,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湘潭市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建设、人员培养、开发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湘潭市统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加大投入,夯实统计信息化的基础
统计信息化,硬件是基础。"十五"期间,湘潭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争取主管部门多拨一点,当地政府多给一点,办公经费压缩一点,多方筹措近2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夯实了统计信息化基础。
——计算机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为适应统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存和发布工作量越来越大的需要,"十五"以来,我市以实现一人一台电脑为目标,努力提高计算机的装备水平。目前,这一目标不仅实现,而且计算机档次也明显提升,相关辅助设备也已配套,市、县统计局实现了主流配置的电脑人手一台,市局配有笔记本电脑9台,每个科室都配有激光打印机,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全市80%的乡镇、街道统计站配备了计算机。
——局域网成功提速升级。2004年我局借市政府办公大楼搬迁契机,及早谋划,超前设计,及时介入。在大楼的设计和施工阶段,我们多次与大楼建设管理部门协调,提出统计局局域网建设的特殊要求,获得了市政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施工管理单位专门为我局更改了网络布线设计图纸和机房供电设计图纸,特批我局网络机房单独装一台空调(政府大楼采用中央空调)。我们对网络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装修了新的机房。现在,市局有服务器4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4台,协议转换器5台,防火墙一台,10KVA不间断电源(UPS)一台,并为每个县区配备一台24口交换机。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大楼上连省局下连县区统计局、楼层主干用光纤相连的高速稳定的网络平台,同时也为接入办公大楼网络系统留有接口,为今后市政府实行电子政务打下了基础。
——市到县区的2M数字电路广域网和视频会议系统开通运行。2005年我们进一步完善我市统计系统广域网的建设。在省局到市局架有专线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市局到县(市)区局2M数字线路专网的规划建设。在2005年11月开通了市到所有县级统计局2M数字线路的专网。Exchange邮箱和Messenger实时消息平台连接到县(市)区统计局领导和专业人员,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统计专网的互联互通。同时我们还依托2M数字线路专网开通市到县的视频会议系统。目前我局视频系统声音稳定清晰,无杂音、无回声,图象清晰,很多专业科室的会议和培训都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系统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2005年我们在建设市局到县区局2M数字线路专网的同时,狠抓统计信息化建设向乡镇街道的延伸。每个县(市)区选2-3个乡镇街道试点,然后,面上逐渐铺开。2005年10月省统计局在湘潭召开"全省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座谈会",对我市乡镇街道信息化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现在81个乡镇街道有46个开通了宽带上网,上网率达57.5%。同时部分乡、镇、街道统计站采用VPN(虚拟专用网)方式能够快捷地访问国家、省、市州和县市的统计内部网站,能连接ftp服务器上报统计数据,能进行语音的连接,实现了乡镇统计数据通过网络上报。大大改善了基层统计工作条件,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提升了统计工作水平。
二、多管齐下,提高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
"十五"以来我市坚持不懈地抓好县(市)、区技术人员和全局统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培养复合型的现代统计人才,多项措施使系统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加国家、省局和有关单位的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十五"以来我局先后选送技术骨干20多人次参加国家、省局和有关单位的培训。如SARP、久其、联网直报软件等等。2004年我局还输送了一名已有中级职称的业务骨干进修"电子政务"本科学历培训。
——加强专业培训,做到学以致用。"十五"期间我局非常重视在职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一是每当新的数据处理程序下发,我们就举办市县两级所有专业人员培训班。如SARP、ePRAS、久其等。有的内容还进行多次培训。如今年 实施"一套表", ePRAS数据处理软件的培训,我们就培训了三次。2005年11月对市、县(市、区)统计人员进行两天的数据处理软件培训;2006年3月针对ePRAS数据处理软件二次开发再次对市、县(市、区)专业统计人员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 2006年7月我们又利用我市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结合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又一次对市、县(市、区)专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二是结合中心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如2003年8月,根据网站建设的需要,在市委党校举办市县有关人员网页制作培训班。各县、区分管信息化建设的局领导、网站维护人员以及市局各科室队站的同志共四十余人参加了培训。用四天时间系统地学习统计网站的整体规划与建设过程、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网站平台搭建及维护、网页设计制作、动态网页编程技术、图片处理及动画制作、站点的发布及日常管理等内容。省统计局宣传中心派专家进行了授课指导。
——组织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积极性。"十五"期间我们根据不同时期对计算机知识的不同要求,组织多次计算机知识竞赛,如打字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幻灯片制作比赛、SARP程序开发应用比赛。参赛人员既有全局的,也有县(市)区政府统计部门的,还有全市整个系统的。
通过扎扎实实的培训和业务实践,全局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01年我局45岁以下干部都通过了公务员计算机水平考试。2002年,大家又参加公务员中级计算机技术水平考试。现在全局45岁以下干部都取得中级计算机技术水平证书。涌现了一批既懂统计业务,又会操作电脑,还能写出较高质量分析文章的全能型业务尖子。市计算站在编6人中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
三、讲究实效,抓好计算机的应用
——市、县、乡三级建网站。统计网站既是发布统计信息,展示统计产品的一个重要窗口,又是统计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向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宣传统计工作,"十五"以来我们把建设统计信息网站作为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在省局计算中心和宣传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2001年底完成了市局内网站建设,2003年6月完成市局外网站建设。到2003年11月全市所有县(市)区统计局都开通了统计信息网站。2004年6月对市局内网进行了第一次改版,新增经济普查专栏,年内并新设计开通了城调、企调、农调三个网站。2005年进行了第二次改版,又增加了农业普查专栏。同时县(市)区统计网站也有三个改版升级。2005年我们在规范管理市县两级统计网站的同时还利用加强统计"双基"建设的机会开展乡镇街道统计信息网站的建设。市局领导带领计算站技术人员深入各个乡镇街道,和乡镇街道的领导、统计人员共议网站的整体风格、基本色调、栏目设置等。市局技术人员下到基层统计站帮助他们安装调试设备,指导他们使用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对网站进行维护、管理和数据发布。到2005年10月全市有15个乡镇街道统计站设计制作了网站,使得乡镇街道统计信息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政务公开项目都能够在互联网上即时发布。现在,全市市、县、乡三级网站既是统计系统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工作经验交流的平台,又充当了我市统计系统对外形象宣传、数据发布和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
——扩展计算机应用领域。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除在省局统一组织下运用计算机进行了所有的普查和统计报表的数据处理外。还另辟蹊径,在省局计算中心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下,充分发挥我市市到县专线网络平台的优势,采取集中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较好地完成了1%人口抽样调查和基层统计一套表的数据处理工作。
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处理中,全市在ePRAS数据处理系统中只开设一个项目,各县市区远程登录到市局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录入、审核、改错和汇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成功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基层统计一套表的数据处理也采用集中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即,全市(含县市区)"一套表"数据处理统一集中在市计算站中心机房的一台服务器上进行,2005年年报和2006年的定报在ePRAS数据处理软件中只建立一个项目,市、县(市、区)两级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在一个项目里面进行。为搞好"一套表"数据处理,市局专门花5万元购置了一台中等档次的服务器,在硬件设备上保证了"一套表"数据集中统一处理的需要。
集中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式,优点不少:
● 系统维护简单,报表制度升级和修改能统一、快捷、方便,免去了层层下发,各自分别升级制度的麻烦;
● 免去了报表数据县(市)区上报和市级加载的过程;
●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提高了数据处理质量;
● 大大减轻了县区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县市区通过ePRAS网络版数据处理客户端软件远程登录到市计算站服务器进行各种处理,效果非常好,市局计算站和专业科室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工作进度和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各种问题。
回顾 "十五"期间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认识提高是根本
统计信息化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事关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时代性等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它是统计部门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对此,市局党组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一直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当作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来抓。尹福来局长曾多次指出:"统计的出路在于信息化。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时,要敢于花钱,舍得花钱。只有扎实的投入,才有切实的产出"。廖正满书记上任以来,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10多万元,用于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的更新,确保了湘潭市基层统计一套表改革的成功实施。
2、领导重视是关键。
作为统计部门来讲,统计信息化发展的好坏或快慢,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支持程度。湘潭统计信息化建设自始至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市长彭宪法亲临统计局视察和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市政府前后三任分管统计工作的常务副市长都对统计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视,在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市统计局党组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常研究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局主要领导统揽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局,真正做到了信息化建设实施"一把手"工程,局班子成员全力协助、支持、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资金保障是条件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工程,每年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来支撑,统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那一级政府或统计部门的事,还需要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统计局共同努力,为消除资金"瓶颈"制约,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要积极主动地向政府领导汇报,努力争取部门的支持,保证项目建设资金,并将日常网络运维费用列入常年财政预算。
4、人才培养是基础
统计信息化发展离不开人才。没有人才,统计信息化也就无从谈起。在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统计工作发展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推进统计信息化,必须拥有计算机的专业人才作保障,必须以全体干部职工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基础和前提。为此,市局积极开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全市统计系统干部职工展开了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
5、上级引导是方向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和统计工作密不可分,是信息化和统计工作的有机结合。作为市、县(市、区)基层统计部门来讲,由于受人员、技术、资金和经验等因素所限,再加上统计方法制度、数据接口、统计标准等制约,孤立的在某个方面寻求突破是难上加难。各种建设项目和应用开发必须要靠上级部门的引导,尤其是省局的安排或指导,市、县级才能找准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湘潭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省局的引导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十五"时期我市统计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局领导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和兄弟市州比较还有很多的不足。今后我们一定要进一步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根据国家、省局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湘潭的实际,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十一五"湘潭市统计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并坚定不移付诸实施。
2、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统计业务综合处理平台。这个统计业务综合处理平台,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⑴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⑵办公自动化(OA)系统;⑶统计数据库系统;⑷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3、进一步加强统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培训,加快培养更多既懂统计又懂计算机并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