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市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联通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统计信息内部网络,开通了市、县两级政府统计信息网站,建设了地方党政领导统计信息专网,统计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统计信息技术装备逐步完善,统计干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能力有所增强,统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去年底,我局被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是受市政府表彰的唯一的市直机关。
1、抓领导,争取支持。局党组多年来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经常抓的责任机制。通过采取宣传汇报等多种措施手段,使统计信息化工作得到了主要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市政府多次发文要求加大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003年,市人民政府1号文件中专门强调指出,统计信息化是现代化统计的发展要求和方向,是一项长期性的统计基本建设任务,必须不断增加投入加以维护、改造、更新和升级。各级政府要将统计信息化列入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对统计部门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增强统计对决策的支持功能。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工程建设,逐步实行统计信息化网络向乡镇延伸,向企业拓展,开创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统计调查的新格局。同时要求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健全一个以政府统计部门为主干,枝联各大中型企业和乡镇的运转高效反映快捷的统计信息化网络。去年初,市人民政府在8号文件中重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列入发展规划,提高统计机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建设现代统计信息网络。要求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计算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今年,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株洲市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规范",明确要求规模以上、限额以上及资质等级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配置与统计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计算机设备,有条件的小型企业事业单位亦应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统计信息。企业事业单位应逐步实现统计信息传输现代化,通过电子信箱、网上直报等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与政府统计机构的数据联网互动机制。市党政主要领导经常关心统计信息化工作,为统计信息化建设排忧解难。2003年4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兰香在县、市、区政府领导出席的全市统计工作会议指出:各级政府要不讲价钱,不谈条件,积极安排资金,为统计局配备微机,保证从局长到办事人员一人一机。对未按时完成配机任务的县、市、区,由市级财政在年底转移支付中扣除部分资金,由市统计局集中购买下发。2006年初,我局向市委副书记、市长颜石生汇报乡镇统计配微机面只有40%时,他当即表态在有关会议上专门作出要求。 在随后召开的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各乡镇党委、政府务必落实资金,配备统计专用微机,提高统计工作现代化水平,并把乡镇配统计专用微机与农业普查一起写入了市长的主题报告。各县、市、区党政领导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县委书记和县长纷纷到统计局现场办公,对统计信息化工作作出安排。通过抓领导,领导抓,取得了支持,市、县两级初步解决了统计信息化建设无米下锅、等米下锅的难题,"配机难"已转变为各县、市、区"按需购买"的自觉行动,为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应用,谋求发展。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突破统计服务瓶颈、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省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全方位统筹安排,确保了市、县、乡三级政府统计、企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信息化装备水平迈上了新台阶。2002年,全市9个县、市、区统计局全部完成了局域网的建设和改造升级。2003年,根据市政府的统一要求,市、县两级投入资金百多万元,实现了"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目标。2006年,为确保基层统计一套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市局要求,各县、市、区统计局纷纷配备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目前,市、县两级政府统计局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基本配套齐全,设备性能和技术档次明显提高,设备故障频次明显减少。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信息化建设按照"有微机设备,有上网设施,有报表业务,有统计成果"的目标要求稳步推进。到2005年底,全市137个乡镇(街道)中,共有50个乡镇(街道)统计站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63 台,计算机配备比率达39.4%,如果计算与党政办共用,配备率已超过90%,其中城市四区统计站专用计算机配备比率都在70%以上。为加快企事业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去年初,我局与市信息化办公室联合制发了"关于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通知",决定以统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启动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工程,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准备好统计工作专用的计算机及联网设备,构建内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统计数据的网络管理和网上直报。今年5月,按照市有关领导"要明晰统计信息化目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廉洁、高效、透明、诚信的政府统计"的指示,结合统计工作在新形势下服务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局制定了"电子统计"建设方案,向市政府呈递了《关于在"电子政务"系统工程中建设"电子统计子系统"的报告》并得到批准,从而使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抢得先机,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
抓培训,提升水平。领导重视才能有投入,有投入就要有产出。统计信息化建设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或产出效应不佳,统计信息化建设就难以为继,而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投资的回报率的关键是必须提高统计干部队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这几年来,我局根据统计业务工作需求和市、县两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采取市、县统筹安排,一年一个内容,一年一种形式,狠抓信息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2002年,我局开展幻灯片制作和网页制作比赛,9个县、市、区统计局和局内各科室登台表演,图文并茂,形式新颖,激发了学习热情。2003年,我局按局领导、统计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三个层次提出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指导大家学以致能,学以致精。年底,市、县两级统计人员参加并通过了公务员计算机中级水平测试。2004年,采取"以考促学"的方式,组织包括局长在内的9个县、市、局全体干部参加了统计专用计算机水平考试。对补考不及格者,市统计局向当地政府提出了调离统计岗位的建议。2005年,实行"以赛促训",举办了全市统计系统首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抢答赛,由统计局长、计算机技术人员、统计专业人员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今年以来,先后举办了Epras普及、提高、编程三期技术培训班,促进Epras二次开发能力的提高和在统计分析预测中的应用。今年,还将组织开展优秀统计软件、优秀统计网页的评审活动,以促进统计技术队伍的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 ,满足地方党政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据统计,几年来,市、县两级统计干部每年参加信息技术培训都在40小时以上。部分县、区还多次举办了乡镇统计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班。
通过这些培训,我市统计干部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水平和数据处理技能大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加强。我局先后自主开发了《株洲市科技人才信息系统》、《株洲市高级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等多款应用软件,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教授专家的好评。
回顾过去,我市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谋划未来,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不容乐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统计业务流程,以信息化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要在国家、省统计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导下,建设好我市统计工作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一路、一台、一库"。概括而言,就是建成一个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统计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上联国家、省统计局,下联县、乡的五级统计机构互连互通,以及与同级党政部门的互联互通;建成一个以统计数据为核心的统计业务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网上采集、网络处理,彻底改造传统的统计数据生产模式,再造统计工作流程,确保数据报送简约、数据处理下移、数据管理集中、数据查询方便、数据发布及时;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数据库,完善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服务的统计信息分析、咨询、预测系统,不断增强决策支持功能。同时,培育一支具有时代统计特色的IT技术队伍和较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统计专业队伍,做到领导干部懂行,统计人员内行,技术人员在行。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规划引导,分步实施。今年初,我局初步拟定了株洲市"十一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随后又制定了株洲市电子统计建设方案并得到了市政府的批准,进一步明晰了我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根据"需求拉动、柔性决策"的总体原则,从今年开始,以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为指导,按照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统一安排,先期启动市、县两级内部信息网络和安全支撑平台的建设,建立健康、规范、统一、安全的统计信息网络平台,为统计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力促乡镇街道办事处统计站配齐专用微机。第二步是市、县两级统计部门与同级党政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第三步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软件建设和数据管理上来。特别是加强统计数据的网上采集,逐步建立统计业务综合应用平台,全面整合各类统计数据资源,通过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建成株洲统计数据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党政领导宏观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统计信息化建设追求"木桶效应",必须统一部署,统一协调。而根据现行管理体制又必须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因此,要通过分析和把握市、县、乡三级政府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市本级主要抓软件建设和应用,建设统计业务综合应用平台,实现统计数据的网上采集、处理、存储、发布。县一级主要抓网络建设和应用,拓展、延伸现行的统计信息网络,使之上连市局、下达乡镇,加强网络的管理,完善安全保障系统。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级主要抓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在继续抓好计算机配备的同时,大力加强计算机技术培训,普及应用,提高操作应用水平特别是数据处理技能。
适度超前,稳步推进。一是继续将统计信息化建设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领导,严格管理,落实责任,提高全员参与意识,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干部,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二是在信息技术培训上适度超前。抓好本级、带好下级,确保信息技术培训长抓不懈。市、县两级每年要求组织2个星期以上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与统计工作紧密结合,要有针对性,做到学用结合。通过采取考、赛、评、用等多种方式,强化效果,提高应用水平。三是在信息网络建设上适度超前。目前我市统计信息网络建设虽初具规模,但与统计的发展和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坚持统筹规划、规范标准,深化应用、注重效益、适度超前的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方针,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统计系统数据通信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统计办公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