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德水同志就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和重要意义,以及在普查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圆满完成经济普查任务,关键是及早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普查方案。下面,我仅就如何做好这次经济普查的总体设计和有关准备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研究和讨论。
一、经济普查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实施新的普查制度的开始。因此,研究制定经济普查方案,首先要认真总结前一轮普查的经验和不足,客观地分析此次普查的特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需要,确定普查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
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的部署,近十年来,我国开展了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基本单位等重大国情国力普查。通过这些普查,不仅摸清了相关领域的家底,掌握了丰富的基础资料,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的改革,使我国统计工作在与国际一般规则接轨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第一轮普查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普查项目设置过多,而且实施时间互相重叠,使不同的普查在范围和内容上出现较多的交叉和重复。尤其是各项普查所用的统计标准互不统一,普查指标设置过多,不仅使普查资料的综合利用受到限制,也给基层增加了较重的负担。这次调整普查项目和周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前一轮普查工作中所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和不足。
即将开展的第一次经济普查得到了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些都为我们搞好此次普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这次普查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普查涉及的领域广。这次普查不仅包括了以往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的所有行业,而且还将建筑业也纳入其中。普查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其涉及领域之广,是以往历次普查所不可比拟的。
(二)调查的范围全。这次普查不仅包括第二、三产业的所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还包括个体工商户。根据现有资料初步测算,这次普查将要面对全国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工商户。
(三)普查信息量大。因为调整了普查项目和周期,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二、三产业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的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而且能够更好地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相衔接,更好地为国家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服务。
在看到这次普查的特点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对这次普查所面临的新情况以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1.普查的协调难度大。首先,从部门的角度看,需要各级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提供普查所需的有关各类单位的行政记录资料。同时,还需要铁路、邮电、金融、保险等系统性较强的部门以及军队、武警的全力配合。其次,从统计系统内部看,需要统一组织和协调与普查内容相关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相关专业和普查中心、计算中心以及设计管理、财务管理等部门共同参与。涉及部门之多、组织协调工作量之大,都是以往任何一项普查所没有的。
2.数据处理的组织方式面临新的挑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各专业年报所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各不相同,数据标准各异,普查数据的处理缺乏统一平台。因此编制各专业统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紧迫,技术要求高。处理好已有程序和新编程序的关系,保证数据处理的质量和进度,直接关系到这次普查的成败。
3.基层培训难度大,调查时间集中。这次普查的调查对象不仅涉及的行业面广,而且性质也复杂多样,其日常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基础更是千差万别,对普查工作的配合与支持程度也有差异。而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次做好各种培训和调查准备,需要投入很大的力量。此外,普查内容的调查和汇总工作,在时间上还将与普查范围以外的常规年报工作重叠。
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各地区、各部门都应从整体上把握这次经济普查工作的全局,认真做好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普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普查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普查方案的设计要贯彻“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
“统一”,就是从普查的目的和整体功能出发,统一设计普查的调查方案,统一制定数据处理标准和程序,统一布置和实施基层调查。
“精简”,就是在保证反映国情国力的基本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精简调查指标,简化分类目录,严格控制工作量,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高效”,就是明确分工和责任,强化整体配合,严格工作程序,保证普查质量,提高普查数据的时效性,提高普查的整体效率。
(二)普查方案的基本框架
普查方案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具体体现普查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普查的组织模式
(1)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制定普查方案,向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机构统一布置普查任务,并进行业务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机构按照全国的统一要求,在本地区统一布置和实施普查工作。
(2)县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登记前统一组织单位清查工作。要以本地区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名录库信息为基础,结合由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提供的单位资料,按普查小区进行逐个核对,整理出普查的单位名录。
(3)县级普查机构根据清查整理的普查名录库,统一向基层各类法人单位布置和收回普查表,并对基层表分专业负责审核和录入,按要求分批汇总和上报。
2.普查表式的设计
(1)普查基层表,按照普查对象及其核算基础的不同,划分为法人单位调查表和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
(2)法人单位调查表,根据现行的统计工作实际,分为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其他服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六类。其中,已有常规年报制度的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又划分为规模(限额、资质等级)以上企业调查表和规模(限额、资质等级)以下企业调查表。规模(限额、资质等级)以上企业调查表,基本保持现行统计年报制度中的调查表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防止普查与现行统计年报的重复和矛盾,也有利于相关专业普查资料的整合与补充。
(3)产业活动单位基层表采用通用表式。
(4)个体工商户只设置综合表。
3.普查指标的设置
(1)对各专业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各种需求进行认真研究,兼顾需要与可能进行严格筛选,尽可能做到删繁就简。例如,法人单位的指标设置较多,而产业活动单位则相对较少;规模(限额、资质等级)以上企业的指标设置较多,而规模(限额、资质等级)以下企业则相对较少。个体工商户综合表仅设置几个基本指标。
(2)新增调查内容的重点放在常规全面报表所无法取得的服务行业财务指标,以及规模(限额、资质等级)以下企业的总量指标上,从而为提高国民核算的数据质量补充和完善重要的基础资料。但新增指标尽可能限制在已有的较规范的生产活动指标以及财务指标,以保证基层单位的填报质量和资料的可用性。
4.调查方法
(1)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采用逐个发表、全面调查的方法。基层调查表只布置到法人单位。法人单位所属产业活动单位的资料,由其法人单位按照规定统一填报。
(2)对个体工商户,只要求以县(区、市)为总体,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推算总量指标。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逐个调查。
5.与有关部门的分工与协调
铁路、邮政、银行、保险等系统性较强的行业,由其主管部门按照全国普查方案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并分级向普查机构提供资料。军队、武警的相关资料由其总部负责提供,并协助地方普查机构对租借部队营区的其他单位进行普查。
6.数据处理和上报方式
(1)普查数据的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国家提供省、地、县三级使用的数据处理标准和程序。地方各级普查机构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和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并逐级上报普查数据。普查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系统。
(2)普查的基层数据采用统一的录入程序。
(3)专业年报范围数据使用现有年报程序进行处理,并作为第一批上报数据逐级汇总上报,以保证常规数据的及时性,满足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的时间要求。
(4)年报以外的普查数据使用统一的普查数据处理程序,分专业处理、汇总,并作为第二批数据上报。
(5)个体工商户综合资料,按要求单独上报。
三、明年普查准备工作的几点要求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此次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4年度。若以此为基准,到明年年底之前,是普查工作的准备阶段;以后的7个月即2005年的1-7月份,为普查登记和地方的数据审核处理及上报时间;2005年5-10月,是国家对普查数据的审核、处理阶段。从现在到普查登记只有一年的时间,而各项繁重的普查准备工作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统筹安排,做好明年的各项准备工作。这里我想提出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抓紧组建普查机构,科学制定工作规划。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抓紧组建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选调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得力干部参加普查办公室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按照“倒计时”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对普查的全部工作项目进行科学分解,确定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为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机构的组建工作必须在明年2月底之前完成,地市以下各级普查机构应在明年3月底前组建完毕。
(二)尽快完善普查方案,认真搞好普查试点。《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办法》和有关的调查表式已提交本次会议讨论并征求大家的意见。会后还要根据大家的意见再作修改。明年一、二月份将采用各种形式进一步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和被调查单位的意见,在3月底前形成试点方案。明年第二季度要认真组织开展普查的试点工作,并根据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普查方案。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此项工作必须在明年上半年前完成。
(三)分级负责,认真搞好普查的培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量和技术要求,精心选调经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从上到下认真做好业务培训工作。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在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业务骨干的现场培训的同时,还将下发培训用光盘等,进一步扩大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普查方案的印发以及业务培训工作应在明年第三季度基本完成。
(四)高度重视社会宣传,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多种媒体。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组织动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特别是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各地都要精心策划,早做准备,注意上下联动,在明年年底以前将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分阶段逐步推向高潮。
(五)加强部门协调,搞好单位清查摸底工作。清查摸底是普查登记的基础。因此,在普查登记以前,各地都要以本地区的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名录库为基础,结合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变动资料,整理出普查的全部单位名录,并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进行核查。单位清查工作应在明年四季度完成,为普查登记做好准备。各有关部门都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把普查前的准备工作落到实处。
上面我以经济普查方案设计为主线,向大家介绍了组织这次普查的基本思路。目前的普查方案只是初步的,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认真研究和讨论,并多提修改意见,以便使其尽量完善。
来源:国家统计局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