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5日,国务院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总理曾培炎批示:"经济普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政府要予以支持,做好宣传工作,解决好入户难、经费难、配合难问题"。这里讲的"三难",难上加难的还是对个体户的普查。
一、重要意义
搞好个体户普查,是核算宏观经济总量的需要,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是国家加强对非公有制引导与管理的需要。
1、经济总量大。个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个体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从邵阳市的情况看,个体经济占全市第三产业的1/3,个体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
2、涉及行业多。个体经济涉及国家经济中许多行业,从这一次经济普查来说,以下11个行业都有个体的影子,有些行业个体还是主体:1工业,2建筑业,3运输业,4批发业,5零售业,6住宿业,7餐饮业,8房地产业,9居民服务业,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其他服务业。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核算,计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旦对个体经济增加值计算错误,整个GDP核算就无法准确。
3、政策性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拓深,个体劳动者队伍将日益壮大,任何一项国家政策出台,都对个体经济构成影响。宪法规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人财产不可侵犯。这些法律、法令、规定的出台与修改,均应以准确的个体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做依据。
二、主要原因
人口普查的难点是超生人口和流动人口,经济普查的难点就更多,既涉及无照经营,又涉及流动摊点;既涉及企业经济秘密,又涉及税收、规费;既涉及产值产量收入财务状况,又涉及生产经营能力及原材料消耗;既涉及销售库存,又涉及购进消费。由于个体户无基础数据,流动性大,有怕的思想,使得其普查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
1、涉及人员多、业务变动多、作业流动多。 个体经济涉及千军万马、千家万户。有些个体门店,今日开业,明日关闭,能够稳定经营20年以上的个体户不多。做为商业活动,个体商业流动性大,一副担子挑地球,两只脚板量宇宙,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很难统计准确其零售额。
2、怕露富、怕露底、怕露秘。 生怕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知道自己有多富,枪打出头鸟,招惹是非。怕一五一十填报资料暴露家底,政府又秋后算账,成为征税与罚款、多收管理费的依据。怕暴露自己的商业秘密,对本人发展不利,造成竞争对方抢占先机。
由于存在"三怕"思想,个体户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普遍不高。上一次基本单位普查,我市扩大到了个体户。有一家生产钢球的个体出口企业,年产值几百万,只填报收入10万。一家生产米粉的个体户,每天早晨米粉用卡车装出销售,一天收入几千元,只报年收入1万元。明显存在瞒报数据现象,有些相差几百倍。 3、无台账、无报表、无依据。 个体户不要对哪一个单位上报统计月报,没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统计台账,无收入账,无支出账。他们关心的主要是两点:价格与金额。每种商品的进价,有一本本子记着;每天交易的结尾,要清点现金,看看又赚了多少钱,这些钱在头脑里记着,甚至连配偶都瞒着,别人根本不知道他一天盈亏状况。做为普查员,你要了解他的收入状况,他报给你的数据,到底是年收入还是月收入,是总收入(毛收入)还是纯收入,只有天知道。
正因为存在上述"三多"、"三怕"、"三无",使得个体户普查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三、基本措施
1、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宣传工作要避免宣传不到、宣传太少、宣传不好。一些农村和山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有的地方连看电视和报纸都有一定困难,可能宣传不到,成为死角。一些新闻机构可能受利益驱动,对无偿性的宣传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删减宣传内容、减少宣传频率、缩短宣传时间,从而降低了宣传的质量和效果。也有一些个体户对政府或部门的宣传意见不接受、不信任,对村(居)委会安排的调查工作产生恐惧,甚至抵触情绪。
要重视电视、广播、报刊与户外宣传。电视具有娱乐性、收视率高、老幼皆宜、便于接受的特点,可在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黄金时段播放普查宣传口号或滚动字幕,举办普查知识讲座,发表电视讲话。广播要注意宣传语气,做到通俗易懂,贴切群众。报刊可开辟专栏、安排讲座,开展有奖征文和知识抢答赛活动。户外宣传,可在人口集中地段、交通要道、交易市场入口,设置经济普查倒计时牌、公益广告牌、宣传橱窗、宣传栏、宣传灯箱,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与宣传气球,展示公开信,安排宣传车上街巡回广播。普查登记之际,更应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形成轰动效应。
通过宣传,使个体户了解:只有配合普查,及时提供可靠信息,才能有利于他们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势;明白普查机构对普查资料具有保密义务,普查资料不是行政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依据,明白国家通过普查,了解个体户的负担状况,可出台一些更有利于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使他们彻底清除思想顾虑,如实申报。
2、双向摸底,确保不重不漏 为保证个体户普查100%进入调查范围,必须做好摸底工作和调查小区地图绘制工作。 参照人口普查经验,划分好调查小区。根据小区范围和其基本单位总量的大小来确定其普查工作量。按照不交叉、不重复、不遗漏、全封闭、全覆盖的原则,将道路、楼道、建筑标志物等作为参照物,明确其界限,分清其责任。调查小区地图绘制,必须做到边界准确、清晰、比例适当。摸底工作宜在200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进行,进行双向处理。一方面,由普查员按调查小区地图,进行地毯式的清查摸底;另一方面,由县级经济普查办根据地税、国税、编制、民政、技监、工商等部门的登记资料,层层分解,形成分普查区的单位名录。最后,将调查小区上报摸底资料与部门分解的名录资料核对,把个体经营户名单一一对照,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正式的普查单位名录。
对商业流动摊贩可采取两种办法处理:一是同一乡镇里,对所有贸易市场同一天进行调查,确保流动摊贩的收支数据不重不漏。二是采用抽样调查资料,同一乡镇可不在同一天普查登记,根据事后组织的抽样调查,确定流动摊贩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
3、以情感人,提高访问技巧 一是要寻找共同语言。作为一个称职的普查员,除了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外,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掌握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阅历、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喜好都不同。如老年人较关注的是保健与健康问题,中年人较关心的是子女教育与时事政治问题,青年人关心体育与娱乐问题。同时,还可观察调查户家里的装修、摆设、商品规模与种类、个人谈吐,了解主人的爱好,从而寻找共同话题与调查户沟通,达到调查目的。
二是要注意问话次序。先询问个体户费用开支情况,这容易引起共鸣(因为个体户对有些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不满),容易了解实情。再询问盈利情况,盈利问题中,先定性:是盈还是亏,再定量:盈利多少或亏损多少。
对个体户调查还要安排好调查机构与调查人员。居(村)委会是调查的合适机构,他们由于平时抓计划生育工作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对辖区个体经营户的门店和人员比较熟悉,从工作量看,居(村)委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足以完成辖区内个体经营户的普查任务。普查人员可由居(村)委会干部与4050人员共同组成。40岁或50岁从企业下岗的人员,专业精通,思想成熟,非常敬业,人人都有一套拿手绝活,个个都可以放心独处。他们与个体户有许多方面是相似的,沟通也最容易,对个体户申报的数据真伪也最容易辩别。
4、精心设计,取消收入指标 个体户普查表在试点阶段的表号是525表,表名是《个体户经营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与经济指标两个方面。基本情况包括:经营户名称、户主姓名、电话、邮编、地址、行业类别6项,经济指标包括2004年全年实际的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营业支出、固定资产原价,营业支出中又列出雇员报酬与缴纳税费两项,共计6项。笔者认为:这些基本情况与经济指标设计是精干的、必要的。问题是营业收入指标十分敏感而填报准确性差,不如取消。说其敏感,是因为个体户有前述的"三怕"思想;说其准确性差,是因为前述的"三无"资料,他今天与明天提供的数据不同,这一普查员与另一普查员询问他同一个收入的数据各异,隔壁同等规模同样业务范围的个体户报的收入数据悬殊。
取消营业收入指标后,可采取三种途径弥补:一是利用已有的城调队、农调队抽样资料。二是组织小规模的抽样调查。三是在普查表中把"营业收入"改为"毛利额"或"毛利率"。因为毛利额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可推算出营业收入。加之"毛利额"数值比"营业收入"数值小很多,甚至是负数,个体户更乐意填报,其准确性大于营业收入指标。
[邵阳市统计局范跃东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