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集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于一体,并首次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相对于以往的普查而言,本次经济普查具有覆盖面更全、数据更新更快、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的衔接更加紧密等新的特点。因此,认真搞好这次普查工作意义深远。经济普查“三难”即入户难、登记难、如实及时填报普查数据难。这也是我们历次普查都遇到的难题,而在经济普查中将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就如何解决经济普查中的“三难”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加大普查宣传力度。经济普查牵涉面广,被访对象素质参差不齐,调查情况错综复杂,给调查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各级普查机构要在普查的宣传上多下功夫,使普查先入为主,深入人心,为即将到来的入户登记工作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宣传的渠道可选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也可选择宣传车、发放宣传单、宣传标语等形式。不仅要宣传普查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普查资料的使用,还要宣传统计法律法规,使被调查对象明了如实提供普查数据是法律规定其应尽的义务。对一些“钉子户”要事先派普查员或是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做好工作。
二、想方设法,让被调查者消除顾虑,主动合作。首先,从以往的工业普查、三产业普查的经验来看,企业家和个体户普遍存在藏富心理。虽然企业有账号、产品销售、库存等数据,但如果对待每个企业都要通过这种间接的平衡方法来取得资料,无疑会加大工作量。最难办的还不是企业,而是个体户和小的零售业。这个问题工商、税务等部门也有研究,有的部门通过抽样,长期观察个体户,通过这个个体户的规模大小,顾客多少等来判断销售额的多少,这当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此次普查时间紧,且涉及面广,采用这种方法显然不可能。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全国经济普查办副主任李强提出了“疾苦调查”法,即在对个体户进行调查的时候先“问苦”,我们的调查员会提出诸如“你从事个体户职业是不是有很多甘苦啊?是不是税费太多?”等问题。这种时候,个体户一般会同意,并将营业税、卫生费、教育费等都一一数出来,于是我们通过这些税费算出成本,加上毛利率,就推算出实际收入。其次,绝大部分被调查者担心普查数据会作为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收费的依据,进而故意瞒报收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调查员可以向被访对象明确表示:在我们的调查表上明确标明对调查内容保密,我们不会把结果作为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执法的依据,这些数据最终用于国家宏观调控,不用于微观,尤其是一些特殊调查,地方党政领导根本不能看。
三、严格普查员的选调、培训工作,保证普查员素质。普查员是第一线的、直接与被调查者接触的人,因此,能否使调查顺利进行,关键取决于普查员,不仅要进行普查业务方面的培训,还要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和调查方法策略的培训。要在如何让被调查者接纳我们的普查员、信任普查员上下功夫。同时,普查员的素质也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的质量,因此,选调和培训普查员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永州市宁远县经普办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