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经济普查数据与年报的衔接问题的探讨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国务院决定,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总结了多年来多次普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更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因此,确定普查数据与年报数据的地位,搞好普查数据与年报的衔接工作十分必要。

    首先,从经济普查的内容来看:普查涉及面广、范围全、信息量大。这次普查把以往的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普查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它不仅包括第二、第三产业的所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还包括个体户,能够全面地反应二、三产业的经济状况。在23张普查表中共涉及到的普查指标项目达1000多个。这次普查几乎包括了除农业专业以外的所有年报专业和年报指标。

    其次,从调查的时期来看:普查资料的调查年度是2004年度,与年报的调查时期完全相吻合。

    因此,这次经济普查与以往的普查相比,与年报的关系更加密切。普查建立的名录库和数据库,不仅可以为以后的抽样调查提供基本抽样框,而且还可以作为年报名录库和数据库的效验。最终用普查的数据来代替年报数据,并以此为基准,对年报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修正。

    这样处理的理由有2个方面。在统计制度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加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行,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统计框架,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统计调查制度的本身就存在着缺陷。下面从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四个主要统计指标数据的来源来印证。农业总产值的数据来源,还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上报模式,即由乡镇上报的统计年报来核算,而乡镇统计机构名存实亡,又没有新的统计调查手段,基层统计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工业总产值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规以上工业产值,即国有和500万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总产值,另一部分是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第一部分是通过布置全面调查报表汇总,第二部分是通过抽样调查来推算。就第一部分而言,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年度工业总产值是年报名录库逐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级汇总而成。因此,年度工业总产值与年度名录库有极大关系。而年度名录库当年是不允许增加或减少的,这样就有可能由于制度的限制,造成当年规模工业总值的减少。另外,随着国家实行“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制的进行,改制后销售收入达不到500万元的,则按制度规定应将其从规模以上工业名录库中剔出。这样就使得许多企业上年有规模工业产值,而本年无规模工业产值,这样就使规模工业产值比上年大大减少,而增幅却仍然大幅度上升的“怪”现象。企业改制后销售收入能达到500万元,同样的厂房同样的设备,却因改制,老企业从年报名录库中剔除,而作为新开工的企业,就可以没有同期数,这样在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时,就产生偏高的现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构成,除批发零售贸易业限额以上那部分比较准确外,限额以下及个体户、餐饮业及其他行业都没有建立可靠的数据资料来源,个体部分是根据工商等有关资料进行估算,因此该指标是经验数值;GDP的核算,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GDP是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来核算的,第一、第二产业核算的原始数据是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在总产值的基础上,根据增加值率核算出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再运用价格指数缩算法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第一、第二产业的GDP。第三产业GDP是根据各行业的业务量来核算。而在现实情况下,许多行业的业务量无法取得可靠的数据,在第三产业GDP核算中,人为因素较大。

    在统计的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人事关系和经费归当地政府管理,统计业务归上级统计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统计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很难得到保证。尽管统计部门为维护统计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加大了执法力度,加强了数据评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之风愈来愈严重,抽样调查的数据也同样受到干扰,统计数据失真呈上升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层层实行目标考核,部分党政领导原则性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以权定数,以数谋取政绩等。而统计部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主要为其服务,编制和经费由其决定。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统计部门就很难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造成重要数据的严重失真,也就成了必然。这是统计部门自身无法克服的。

    总之,现有的统计管理体制和统计调查制度严重滞后于转型后的经济体制,致使年度全面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大打折扣。用普查数据代替2004年度年报,并以此修正历年来的统计年报数据。这将对过去的年报和将来的年报数据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统计能更好地反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

    因此,要搞好经济普查数据与年报的衔接工作:
    首先,要保证这次经济普查,能全面地、准确地搜集到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在制定普查方案时,既要考虑到调查方案理论上的科学性,又要考虑到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要把被调查对象按行业,分不同经济类型,拟定好普查登记细则。以便获得统一的、全面的、真实的普查资料,能客观地、公正地反应经济发展的本来面目。

    其次,要敢于实事求是,敢于“走过”自我。用经济普查数据来代替和修正日常年报数据,这不仅是对我们日常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的否定,同时也是日常统计工作的自我完善。要吸取农业普查的教训,不能用补“猪”的办法,迎合本来就不符合观客实际的年报数。

    再次,以这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准,制定出对历史年报数据统一的调整方案,对历年的年报数据进行最后一次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调整。并运用普查建立起来的名录库和数据库,建立起以抽样调查为主体,既符合我国的实际,又逐步与国际统计的制度接轨的新的统计调查体系,淘汰现有过时的统计体系,经过几年过渡,完全实现与国际统计调查体系的对接。
 
[双牌县统计局蒋才全  供稿]

     
   
 

 ◎  李柳森: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12-15)

 ◎  对个体经营户数据评估推算的一点看法 (05-27)

 ◎  永州市在个体户数据质量评估中重视与相关资料的对比 (05-19)

 ◎  搞好抽条部门经济普查工作的思考 (03-15)

 ◎  蓝山县经普办对单位清查个体经营户试填的经济指标情况浅析 (12-16)

 ◎  永州市单位清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10-22)

 ◎  永州市试点登记阶段反映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08-24)

 ◎  搞好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对策建议 (07-30)

 ◎  运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经济普查 (07-20)

 ◎  浅谈对人口大县搞好经济普查的几点思考 (07-16)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