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站专栏 > 湖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 > 分析研究
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搞好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对策建议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国务院决定,从2004年起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历时三年。这次普查是我国调整普查项目和周期后开展的第一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建筑业普查等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统计数据库系统,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服务,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和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搞好这次经济普查是全市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对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特点

    搞好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必须首先了解其特点和难点,针对这次普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确保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特点是:
    1、普查涉及的领域广。这次普查将涉及全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农业以外的19个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875个行业小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单位,所涉及的领域是以往历次普查所不可比的。

    2、调查的范围宽。这次普查包括第二、三产业的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70%。

    3、收集的信息量大。经济普查的内容包括:单位标志、从业人员、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主要生产活动,以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主要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及科技活动等。需要填报的指标上千个。能够全面反映二、三产业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的内在联系和可比性。

    4、普查目的更加明确。本次经济普查从时间安排上看,主要是为编制五年计划提供准确、翔实的基础数据,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服务。

    这次普查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一次难度相当大的普查。

    一是普查的协调难度大。由于普查内容庞杂,需要多个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各级编制、民政、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必须提供普查所需的有关各类单位的行政记录资料。同时,也要求邮电、金融、保险等系统性较强的部门全力配合。从统计系统内部看,需要统一组织和协调与普查内容相关的工业、建筑业、贸易批发零售业、服务业等相关专业和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涉及部门之多、组织协调工作量之大,都是以往任何一项普查所没有的。

    二是普查对象配合程度下降。要查清各项数据,真实反映全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成果,调查对象的配合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各种商业性调查、市场调查的频繁增加,调查对象难以分辨国家调查和商业性调查,厌烦情绪增多,配合程度下降。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一部分因为无帐可查、说不清楚,另一部分怕增加税费,故意瞒报。

    三是基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和培训难度大。这次普查的调查对象不仅涉及的行业面广,而且性质也复杂多样,其日常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基础更是千差万别,要准确填报普查所需数据,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给“两员”的选调和培训增加了难度。

    四是普查的准备期短,普查经费筹措困难。历次大型普查从国务院做出决定到普查入户登记,一般都有2年左右的时间,需要从人力、财力、物力和宣传发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而这次普查仅仅只有几个月的准备期。特别是普查经费的筹措因市县财政困难,安排从紧,不少县区普查经费难以保证工作进展需要。

    二、搞好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安排,永州市正积极开展经济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区政府对经济普查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和动员,市本级和11个县区的普查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按要求到位了部分经费。市县两级都已下发了普查宣传动员工作方案,建立了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全市19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有136个组建了普查机构,约占总数的70%。村(居)委会普查机构正在抓紧组建中。目前,永州市正在进行普查小区划分、普查地图绘制和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为了搞好永州市第一次经济普查,针对前段准备工作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从上到下以政府行为运作。经济普查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又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巨大的社会动员,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但由于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规范严、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保障,仅靠统计部门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从上到下以政府行为运作,依靠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圆满成功。建议各级政府将普查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普查办事机构的汇报,讨论研究普查中重大政策性事项、倾向性问题及经费安排等。层层建立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普查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好。对于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同时,要注意发挥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单位的作用。市直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特别是经济普查任务较重的部门如经委、教育、交通、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市经普领导小组的要求,抓紧成立领导机构,落实1—2名责任心强、懂业务的骨干担任联络工作,负责所属单位普查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确保普查各阶段工作顺利实施。

    2、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做好思想动员工作。经济普查涉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数量、劳动报酬、财务收支、资产状况、主要生产、经营活动等,有些属于商业秘密。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数、营业收入和缴纳税金情况,更是十分敏感的数据。因怕与税费挂勾,往往少报或瞒报,这些思想顾虑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普查登记的顺利进行和登记的质量。因此,普查准备阶段的宣传动员、政策解释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各级宣传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普查和经济普查机构准备工作阶段的重要位置,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密切协作,随时掌握社会反应和调查对象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横幅、标语、墙报、黑板报、宣传栏、会议动员、宣传车上路、学生上街、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经济普查的目的、意义、要求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消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为经济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为如实申报铺平道路。

    3、严格选配“两员”,确保普查质量。经济普查涉及行业面广,填报的报表及指标多,专业性强,这是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普查的特点。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文化、业务素质要求较高,给“两员”的选调和培训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思想上要注意克服通常观念,在选配“两员”时要注意严格把关,切实按照国家普查办法有关规定,选择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千万不要搞“拉郎配”和滥竽充数。

    为了提高“两员”的素质,必须按国家和省的要求,组织严格的业务培训,认真学习国家普查办法及各项实施细则、指标解释、报表填报方法及有关业务知识等,经考试、试填合格后发上岗证,方允许担任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实践证明,业务培训越细越严,普查登记就越简单越顺利,普查质量就多了一份保障。

    4、市县两级尽快成立常设的普查中心。国家决定调整普查项目和周期后,每十年要开展一次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两次经济普查,其间,每五年还要进行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基本上首尾衔接,连绵不断。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了12次大型普查,由于任务是临时的,普查组织形式都是采取机构临时组建、人员临时抽调的方式。这种“三临时”状态导致抽调人员的临时观念,人心不稳,工作应付,普查机构的权威性较差。这种组织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还可以应付过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大大下降,继续沿用这种组织模式已经程度不同地影响和阻碍普查顺利实施,很难适应新的形势、任务的需要。因此,成立常设普查中心的问题,应该尽快提到县区政府的议事日程。永州市芝山区率先在全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县早在1996年开展首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就由区编委发文,正式成立了芝山区人民政府普查办公室,为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统计局领导,事业编制7名,人员内部调剂解决,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8年来3次大型普查的运作,证明效果很好。目前,我省绝大多数地级市已成立了普查中心或普查科。我市普查中心的组建已经市政府同意,正与市编办衔接。建议各县区参照芝山区的模式尽快成立常设普查中心,以适应这次经济普查的需要。

    5、保障投入,讲求实效。经济普查是政府行为,国务院、省、市政府都有明文规定,要求把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省与市、市与县签订的责任状中规定,因普查经费不到位而影响了普查进度和质量,要追究分管领导的责任。从前段市经普领导小组组织的督查情况看,有部分县区的经费安排不足,难以适应普查工作进展的需要。建议在8-9月份调整预算时根据财政收支情况和普查任务的需要,适当增加经费。各级普查机构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关键的地方,努力提高普查的投入产出效益。 
 

     
   
 

 ◎  李柳森: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12-15)

 ◎  对个体经营户数据评估推算的一点看法 (05-27)

 ◎  永州市在个体户数据质量评估中重视与相关资料的对比 (05-19)

 ◎  搞好抽条部门经济普查工作的思考 (03-15)

 ◎  蓝山县经普办对单位清查个体经营户试填的经济指标情况浅析 (12-16)

 ◎  永州市单位清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10-22)

 ◎  永州市试点登记阶段反映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08-24)

 ◎  经济普查数据与年报的衔接问题的探讨 (07-20)

 ◎  运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经济普查 (07-20)

 ◎  浅谈对人口大县搞好经济普查的几点思考 (07-16)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如有任何意见和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web_hn@stats.gov.cn
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