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周期性的普查制度,目的是周期性地对我国的国情国力进行全面了解,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现在已经进行的普查有人口、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等,今年将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从上一轮普查周期看,普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物总体在某一标准时点上的总量和状况;第二,调查和组织是专门进行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必须调查所有总体单位,取得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由于普查要求对总体内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需要成立专门的普查机构和配备专门的普查人员,而且调查资料一般要比全面统计报表调查更细更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针对过去普查工作的得失,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提高普查的成功率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经济普查的目的、方法、范围及具体组织措施
1、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城乡的界限,所有制界限逐步打破,改变了以前农村、城市单一生产的状况。现在个体私营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且经济单位、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城镇原国有集体企业单位分化重组形成了股份制、合资及租赁等形式。为了全面地掌握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重要信息,就要开展经济普查。准确掌握本地情况,摸清家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为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信息已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企业和个人都非常关注政府信息的发布。通过普查弥补基础统计资料特别是服务业统计资料的缺口,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单位名录库和数据库系统,便得利用互联网很快查到有用的统计信息。
2、方法:经济普查获取资料方式,分为两种,采访式和填报式。采访式分为当场采访和电话采访,前者是在经普办组织下派出专门的普查人员携带调查表到填报单位采访有关调查单位的材料,后者是在经普办领导下把调查表发送给每一填报单位,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经常统计组织,由他们根据各自掌握的有关材料进行填报后交给普查机构。采访式适合于个体户及一些处于半歇业企事业单位,取得的数据资料较为可靠,后者适宜于单位统计基础较好的单位,二者必须经过相应审核,才能保证数据质量。
3、范围:此次经济普查的范围包括辖区内所有的经济组织。一是包括各种经营方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相关的机关。二是辖区内的私营个体户。这是此次经普较以前普查增加的对象。由于目前有些企业已停产,有些处于半停产,另外有些企业、原单位名义还存在,但生产、经营场地已租赁他方。对于企业在一年内生产经营状况,应统一口径,私营个体经济组织,是本次普查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有些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在登记时,私营、个体不分,有些员工100多人的经济组织也登记为个体户。因此切实加强对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的普查工作。
4、具体组织措施:县一级成立普查领导机构及下属办事机构,办事机构设在县统计局,成员单位由各相关经济管理部门组成,乡镇一级设立乡镇经普办。全县上下形成普查链条。这样以行方式组织起来的普查机构。能够层层布置,分担工作任务,迅速获取普查资料。但要防止互相推诿对资料质量忽视的倾向。
二、历次普查的主要经验教训
1、经验:主要有①宣传发动到位,利用电视、宣传车、张贴标语及层层动员开会的方式。使普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着普查的认知度,调动对普查的配合程度。②各主管单位、乡镇政府、行政一把手层层鉴定责任状,调动了工作人员责任心和积极性。③迅速组织各级普查机构,并配调人员。④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⑤培训到位,选调思想和文化素质高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业务骨干,从而保证普查保质、保量地完成。⑥精心制定普查方案进行全程仿真的试点,认真对待试点工作,便于修正和完善方案。⑦成立数据质量评估小组,负责对重要的数据的评估。
2、教训:①对普查的宣传主要体现在政府行为上。②对所有单位重视程度一样,没有对重要的或可能有问题的单位提高重视程度和个别业务指导。③有的成员单位配合不够。④是单位所报的资料缺少反馈。⑤对差错原因缺少充分认识,存在着不针对原因而只为平衡改错的现象。其次是改错太多,没有把大多数错误消失在原始报表上,比如农业普查。⑥普查经费不及时落实现象,有时也存在浪费的现象。⑦在普查报酬上重事后奖励,而少事前、事中的激励。总之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次普查,使普查工作得到改进和完善,同时也期待普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普查的目的。
三、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的改进与完善。
普查数据处理现代最有用和普遍的是运用电脑,用电脑处理数据,能使成千上万张普查表输入电脑中,运用程序功能对原始报表进行录入、审核、汇总、打印。对普查数据进行处理,既要忠实于原始报表,又要对原始报表进行订正,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首先必须有台配置尽量高的电脑及相关外设备,其次运行系统要稳,要杜绝病毒的侵入。同时要求程序功能多,灵活性大,运行平稳。另外对录入人员要求最好是既懂电脑又熟悉普查业务。这样能随时消除一些明显差错,对数据的审核、校正,、应由富有经验又熟悉业务的人来做,使每笔差错改得有据、合理,必要时应找原填报人核对、更正,数据处理重在方便应用,对主要的大数应摘要。同时避免一些滥竽充数的单位,每个单位对普查都有用,电脑录入后,必须逐个对经济组织进行文字和各个填项的核对,对录入时的编号,最好统一用单位自身的有关编号,便于建立名录库。
四、普查现场调查方法的改进和完善
1、调查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思想素质。2、必须尽量取得被调查的合作。3、必须尽力使被调查者提供尽量真实的资料。为此,一要说明身份,做到热情、不亢不卑,如实向被调查者说明事由。二要打消被调查者害怕提供真实情况而对其造成不良影响的顾虑,说明调查资料只作为总体单位汇总用,对单位调查资料不涉及。同时对单项资料不征得调查者同意不能公布,有关部门不会因数据原因损害其利益。真实提供有关资料对国家集体整体有利,对私营、个体户现场调查的资料,应进行粗略估计它的地点、经营状况是否符合常理。如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应督促其重新核实填报,在调查过程中应防止答非所问,对调查表上的各项填报栏,应全部填满,包括地址、姓名、联系电话等,对个别有抵触的私营个体户,应耐心对其说明政策,向其宣传统计法,促其合作。
[绥宁县统计局袁仕福 供稿]
|